如果你想“做课”,先听听这些卖课背后的“故事”

  掌握一个新技能,最快的方法就是3条:直面挑战、增加不适、放下负担!

  ——悦哥

  

  先说一下前段时间没更新图文的事情,不是解释,是分享给你一条理论的实践。有一些“少即是多”、“做减法”的这类道理估计你也听说过,悦哥也经常和朋友提到,但自己并没真正去实践过。3月份我真的刻意去实践了一下,就是只聚焦到做收费咨询、销售VIP咨询卡、做知识付费项目的筹备和推进。

  我原来不认为一天花1小时去写图文,能对变现的业务造成多大的干扰,但这一个月实践下来,发现3月的微信收款额是2月的近6倍……人教人、道理教人,都教不会,事儿教人,真的一次就会了。

  如果你也想变现或实现某个目标,但进度不算快,也可以试试一个月做减法,看看聚焦之后的速度是上个月的几倍。

  回到今天的内容,上个月我们组织了一场线下的“收费副业课”(等有时间我写写这次副业课背后的故事),在昨天复盘时,我们聊起以前传统线下“卖课”的一些运营故事,挑出3个来给你做一些运营与学习方面的参考吧。

  1

  与“大师”拍照的背后故事

  一场线下针对企业主的培训大课,光中午付费200元与“大师”拍照的学员就有200多人,排队就要排一中午!为此要做好多项的策划与准备,比如:

  提 前给 “大师” 备好 热量很高的“士力架 ” 类 能量 棒,好把 “大师”的吃饭时间省出来 卖 钱;上午的课程过程中已经由团队与“大师”梳理和设计内容,埋下“钩子”,让学员想中午与大师合影(“大师”也有指标,比如中午没有超过200人来找他合影,就会扣他一定百分比的收入);助教们提前“认领”合影的名额,提前和自己服务的客户沟通(都有突显稀缺价值的话术);助教们也不是白听课或拿工资的,都是花钱来当助教的(比如2万的课,助教可以交5000来边听边做助教),要完成相关的任务去赚积分,积分前三多的人可以得到额外50%的积分,所以很多目标感、执行力强的助教,甚至跑去别的成交不好的组去谈成交——卖“拍照”或更贵的升级课。

  2

  “大师”即演员

  在成熟的培训公司中,台上的所谓“大师”不是光课程的内容好就可以的。他得是个好演员,整体课程的内容、框架、节奏都是被团队打磨过的,像拍电影的角本一样,“大师”只要能照着演,而且演得好,就能让学员重视内容、聚集注意力、引爆情绪、认可老师和内容、冲动消费……

  一个“大师”在台上讲课,压力也是很大的,因为后方会有专业的磨课助教去“打旗语”,提示他某段内容讲得不好、节段不对、钩子忘放了之类的问题,这些也都与讲师的评分有关,扣的分多了,收入按比例减少。所以一个新手“大师”在台上还是很紧张的,一看后面举旗心就会乱一下。

  厉害的培训公司,可以源源不断地培养、打磨“大师”,最后谁能坚持和快速成长,谁就能得到更多的课程安排和收入。

  3

  提升速度的基础与代价

  不论这些大师还是助教,他们的成长速度,都是和3个要素有关:

  能直接面对挑战,不会因为这事感觉难或不会、不熟练就有逃避的心态;

  能刻意地增加不适,比如放下自己讲课的习惯,去用团队打磨的角本去从讲师变成演员,怎么不舒服,就怎么去练!就算自己适应了、舒服了,就马上增加难度和不适,再去练新的难度;

  能放下负担,不去想多余的感受,教师不会想这么做是不是太功利,助教也不会担心自己组员成交完了,跑到其他成交不好的组去成交会不会让学员或其他助练不开心……(听说有一次200个学员合影的指标,10多个助教中的销冠,一个人成交了60多人!)

  能做到这3点的讲师或助教,都是在比其他同行更短的时间里就能独挡一面了。很多人最后都自己创业去做一些培训或会销服务外包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很多行业做得好的,都不光是靠内容或产品、服务,靠的都是整体的运营与设计。

  另外,如果你正在(或“正在想”、“一直想”)学习一个技能,那你可以拿出上面第3点中的3条“狠劲儿”去试试,包你比以前快N倍地达成目标!

  2017-2018鸡年图文索引

  (案例、营销管理、微信与电商、带勺鸡汤分享)

  欢迎留言

  留言必回

  分享一个3分钟看完的成长图文

  一个做咨询的70后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