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的逻辑路向,要从多方面进行着手
地方政府作为政策执行链条中的中间管理方,之所以会在现实运行中出现“上下共谋”行为,除了受中央政策一统性、科层体制压力和干部政绩考核机制等外在因素影响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自身责任的公共理性缺失。因此,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制度建构的逻辑路向之一是要重塑政府责任,构建责任型政府,促进政策制定与执行环节之间形成闭环。政府责任的重塑需要从树立价值理念、转换角色身份和转变履职方式三个方面着手。
1.重塑政府责任,促进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形成闭环
首先,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理念。政府价值是“政府适应国家、社会、公民和自身总体需要的一种效用和思想价值观念的体现”,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开展“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背后蕴含着党和国家、社会和公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期待。政府作为国家意志的执行者、社会和公民利益的维护者,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应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理念,用价值理念来引导和规范自身行为,为政府责任提供合法性支撑。
其次,从“自利者”角色向“引导者”和“服务者”角色转换。当前行政权与财产权合二为一的权力形式促使地方政府逐渐形成一个利益整体,此外,官员政绩的考核机制也强化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联,这导致地方政府“自利者”角色逐渐压倒“引导者”和“服务者”角色。角色的定位总是与特定责任相关联,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中,地方政府应摆正自身的角色定位,回归“引导者”和“服务者”角色身份,切实履行职责,运用权力来保障和引导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而非谋取自身利益。
最后,转变政府履职方式,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履职方式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政府责任理性回归、政策执行环节顺畅的重要保障。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政府一方面要从管理走向治理,要把“行政指令”式的科层管理转变为基于“理解认同”式的价值治理,引导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乡村社会等多元治理主体的价值目标共同朝向乡村振兴;另一方面要从层级化走向扁平化,主动借助信息技术的赋能力量,构建网络化服务平台,突破传统层级化阻隔,为多元治理主体提供更多参与乡村振兴的机会,不断提高政府的科学治理水平。
2.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乡村产业系统与职教系统融合
首先,寻求互惠共赢的价值共识。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组织实体,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只有寻求互惠共赢的价值共识,并基于价值共识来为乡村人才培养、乡村产业技术创新等共同的行动框架提供规范性导引,才能突破单纯以利益、责任、资源等为关系枢纽的合作困境,区别以往短期或一次性的校企合作,实现乡村振兴实践中“校企命运共同体”的生成。
其次,强化校企间的结构要素耦合。校企组织间的紧密关联需要从双方的结构要素上寻找耦合点。第一,职业院校所设专业要对接乡村企业所涉产业,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教结合、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良性循环;第二,职业院校的课堂教学要对接乡村企业的生产经营,以乡村企业生产经营的工作逻辑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保证教学与生产的一致性;第三,职业院校的学生要对接乡村企业的员工,招生即招工,校企联合培养。
最后,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有效的合作模式是落实校企合作的机制保障,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要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打通职业院校与乡村企业精准对接这一关口。为此,可以探索在乡村创办田间学院,把职业教育办到乡村里、田坎上,打破职业院校与乡村企业的空间阻隔,强化专业与产业的有效衔接。田间学院既是职业院校与乡村企业的沟通枢纽,也是职业院校功能发挥的空间延伸。
3.打造“组合拳”,引导乡村人才回流乡村针对
乡村人才培养出现的价值偏向问题,需要从政策保障、供给侧改革和社会宣传三个方面对乡村人才培养的价值目标进行纠偏,引导乡村人才回流乡村,这也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制度建构的逻辑路向之三。
首先,完善有关乡村人才培养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构建完整的乡村人才培养制度框架。从培养单位来看,要把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整体纳入乡村人才培养中来,在课程模块上体现“普职成统整”,在教学模式上体现“农科教统筹”,实现乡村教育与乡村人才培养的融合发展;从培养过程来看,加强乡村人才就业之前的综合素质培育,同时也要注重对乡村人才就业之后的技术技能培训,及时更新技术技能知识,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从培养对象来看,除了培育乡村适龄学生之外,要加大对返乡务工人员、退役军人、传统手艺人、致富带头人等的培训,实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构建有关政策保障体系,为乡村人才回流乡村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一,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升乡村居住环境;第二,完善乡村社会保障服务,尤其是提升乡村教育、医疗水平,整体提高乡村生活质量;第三,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职业院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涉农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的政策扶持,为涉农职业院校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涉农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农业生产实训基地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保障涉农职业院校和涉农专业的基本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调整自身专业结构,主动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对接,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向耦合;此外,职业院校要加强自身的校园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增强职业院校自身的吸引力。
最后,注重社会舆论宣传导向。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设置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相关奖项,对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具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新闻媒体对返乡就业人员、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要加大舆论宣传,鼓励和引导社会人才、组织团体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中来。
互嵌乡村产业系统与职业教育系统融合互嵌离不开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功能发挥。其中,行业是连接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的桥梁和枢纽,企业对强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起着关键性支撑作用,职业院校对乡村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紧密关联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制度建构的逻辑路向之二。为此,需要从价值共识、结构要素、合作模式三个方面来加强校企合作。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