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父母培养孩子力不从心?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有妙招

  父母扮演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尤为关键,“80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风格通常是充满活泼而不乏严肃,自由民主而不缺严谨,平等对话而不失严格。构建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必须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上,不断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只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提高家庭教育的自觉性与责任感,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孩子的家庭教育,才能有效改善家庭教育质量。

  

  1. 两代人应统一教育观念,形成合力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80后”年轻父母跟长辈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因为两代人所处的时代、经历都大不相同。在进行访谈时,笔者在问到“你们家庭中是否与长辈在教育孩子时存在矛盾”时,有一半以上的“80后”父母都表示或多或少有矛盾,有的甚至出现过严重争吵。首先,“80后”父母们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差异性。

  “80后”父母们在培养孩子时更注重能力、智力、个性的培养,长辈则看中做人的道理和艰苦奋斗精神,这就需要两代人心平气和的进行沟通,统一教育观念。年轻父母应该认识到长辈能够帮衬着带孩子,从责任感和安全方面的因素出发已经是比保姆或者早教机构要强,能够减少“80后”父母的育儿压力已是值得庆幸。

  

  所以,“80后”父母必须要肯定老人为自己带孩子的辛苦,感恩老人的付出,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想问题,不要让老人带孩子又受累,又伤了他们心。其次,一旦出现教育观念的不一致,应心平气和地进行沟通,委婉地给老人提出意见。其实,很多老人在宠爱孩子的时候,并不会发觉自己的溺爱。这时候可以委婉地告诉老人溺爱孩子的利害,或者要求孩子的爸爸充当好沟通的桥梁。

  如:孩子有哪些坏习惯,应当如何教育,让孩子把身上的坏习惯改正过来,不然到了社会上难以交到朋友等,这些都需要两代人进行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

  

  2. 鼓励长辈多学习科学育儿知识

  跟年轻父母相比,长辈带小孩也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长辈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要丰富的多,特别是孩子生病的时候,长辈更有能力应对,再加之长辈的社会阅历丰富,在大方向上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方向。其次,长辈身上往往保留着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够给孩子好的教育熏陶。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长辈很多育儿观念的也相对落后了,如有的长辈在孩子一岁前就给孩子吃盐、摇晃着哄孩子入睡等落后思想,这些都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因此长辈也要积极改变,寻求进步,不断的吸取新知识,科学的育儿观念,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80后”父母也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祖辈父母多看育儿书籍、杂志、讲座,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让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遇到问题多跟长辈交流、探讨,鼓励长辈进步。

  

  3. 两代人合理分工,形成优势互补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进行合理分工,避免矛盾的发生。长辈应该侧重对孩子的身体照顾、陪伴,父母则应该侧重培养孩子的性格养成,能力的培养等等,要认识到父母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在教育子女时,长辈不要强行护短,很多孩子在做错事被父母教训时,通常会向长辈寻求帮助,来避免自己受惩罚。

  这时候长辈应该统一战线,指出孩子的错误,让孩子成立正确的是非观,有错误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即使工作再忙也应该抽时间多陪孩子,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高质量的陪伴低过一万句说教。家庭成员之间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合理分工,才能让隔代教育变成“特色教育”。

  

  1. 变目标单一型教育为综合素质引导

  父母重视孩子学科成绩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只是单一追求成绩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对孩子的成绩过分关注,而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特长反而会适得其反。

  长期下去,势必会导致孩子丧失学习动力、丧失学习兴趣,缺乏想象力、创造力。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以智力为中心,融孩子的身体素质、心里素质、人品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一体的、全面的、综合性教育。

  

  “80后”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对孩子采取包办、控制的教育方式,要注重孩子的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家长在家庭教育活动中,要有长远的目光,要为孩子的一生负责。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成才,但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孩子的交流,因材施教,采用符合孩子特征的教育方法与手段,促进孩子天赋的发展,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想象力、创造力和组织能力。对待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能过于心急、过于功利“80后”父母们应理解并遵循孩子发展的客观规律。

  

  2. 停止溺爱,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奠基性

  就目前中国的形势来看,即使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一般情况下“80后”家庭只有一到两个小孩,小孩往往占据着家庭的中心地位。孩子承担了父母、爷爷、奶奶、外婆、外婆太多的爱,长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希望将一切美好的都给与孩子。很多家庭往往把握不好,过度的爱会变成溺爱。

  一个事无巨细、包办代替,可以为孩子付出一切的家长,看起来是非常的爱孩子,他们为孩子操办好了一切,他们代替孩子思考,代替孩子做决定,长期以往,孩子失去了自己成长的机会,往往在社会上难以立足。在过度溺爱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待人缺乏真诚,没有责任感,交际能力差等。

  

  过分溺爱保护孩子,总怕孩子受伤、受欺负,长期“搂抱式”保护,剥夺了孩子能够独立自主的所有机会,长期下来孩子就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因此,对孩子爱要适当,爱要合理,才能使孩子得以健康成长。因而,“80后”父母们要给孩子建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不能认为孩子的教育都是学校的任务。

  只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意识到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对孩子成长的长远影响,提高家庭教育的自觉性与责任感,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孩子的家庭教育,才能有效改善家庭教育质量。

  

  3. 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榜样意识

  “80后”父母应善于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育经验,树立终身学习型家庭理念,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父母和照顾者是一切教育的决定性因素,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好多人愿意花好多钱去给孩子买一个学区房,或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租一个学区房陪读,但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优秀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的终身的,父母是孩子眼中的榜样,是孩子行为的标杆,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正能量的榜样,如:勤劳的榜样、道德的榜样、人品的榜样、追求知识的榜样,父母无意间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

  

  “80后”父母要通过学习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来拓宽自身的教育知识面,也可以通过现在发达的网络媒体来观看教育讲座、教育短视频、微课堂等来改进自身的不足

  多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家长活动来了解身边的优秀家庭教育经验,吸取别人的成功教育经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同时要发挥榜样意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在无形之中对人起着一种积极的感染作用,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更能保障家庭教育质量。

  1. 夫妻之间要构建和谐的关系

  在家庭关系中,婚姻关系永远是核心。夫妻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和谐融洽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父母恩爱、关系和谐的家庭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受父母的影响,孩子的性格会更加健康开朗,孩子也会对婚姻有美好的向往。

  反之,夫妻关系冷漠,甚至争吵不断的家庭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没有安全感、性格暴躁等障碍。夫妻的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孩子,夫妻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培养出健康心理的孩子。另一方面,和谐健康的婚姻生活,和谐稳定的婚姻关系可以营造出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氛围。

  

  2. 应与长辈建立融洽的关系

  由于两代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分歧的在所难免的,大部分家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用包容心态去处理这个问题,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80后”父母首先要给孩子树立尊重老人的榜样,对待老人的态度要尊敬、感恩,要懂得关爱老人。

  在处理与长辈关于孩子家庭教育方式上的分歧时,不能相互埋怨、相互指责,而是应该心平气和,统一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的原则。“80后”父亲应该充分发挥好沟通桥梁的作用,维护好家庭氛围,并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3. 与儿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是孩子在人生旅程中的重要补给站,只有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给孩子的内心提供充足的养分。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是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物品,更不能将自己人生没有完成的遗憾强行来要求孩子完成。

  父母要注重和孩子的沟通,父母亲跟孩子的沟通是任何其他角色都代替不了的,即使孩子迫不得已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抚养,父母也应该尽量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在有爱的环境下成长,会更有安全感,对生活满意度高。

  

  有研究表明: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人格会更自信、积极、健康、社会交往能力更强,在疏远的家庭亲子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更自卑、没有安全感、自我认识容易出现偏差。很多留守儿童就是长期在感受不到爱的环境下成长,心理问题严重,甚至会走向极端。

  在处理家庭问题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感受,理性处理,特别是当出现孩子和家长的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家长应该静下心来聆听孩子的意见与观点,让孩子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

  

  如果是家长错了,要勇于承认错误。如果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就需要父母在孩子的心灵上平等交流,这样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