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紧张!多地高考评卷现场曝光!

  

  江苏

  江苏省答题卡扫描工作自6月7日晚开始,已于6月12日全部完成。目前,各学科已全部进入正评阶段。

  

  6月10日,网上评卷全面启动。设省教育考试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共3个评卷点,遴选高校及中学评卷教师约2700余人,评阅总量约209万份。

  

  各评卷点与所有评卷人员签订安全保密责任书,严禁泄露各科试卷试题、评分参考、评分细则、考生答题和评卷工作等信息,所有涉密文档不离开评卷场地。评卷教师不得带手机进场,现场5G信号屏蔽,全程视频录像。所有评卷数据均通过专线,采用加密传输。

  吉林

  吉林省今年择优选聘评卷教师1500余人,评卷场地实行封闭式管理,采取公安人员值守,设立安检门和手机管理专用柜,所有评卷教师和工作人员凭有效工作证件入场,禁止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带入评卷场所,评卷场所实行24小时录像监控。

  

  上海

  6月14日下午,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特邀9名考生家长代表走进高考语文评卷点,直击现场评卷过程。

  评卷教室里,在评卷老师各自的电脑屏幕上会显示被切割好的题目,老师根据考生作答情况、对照评分细则给出分数。

  高考语文评卷中心组相关负责人介绍,答卷由评卷系统随机均衡派发给评卷教师,每一题均由两位老师分别评阅,两位老师的评分误差在规定阈值内,即取平均值;若超过规定阈值,则计算机再将试题发送给第三位老师——评卷组组长进行评阅,确保公平公正。

  

  

  重庆

  13日,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邀请媒体及部分考生代表参观了位于西南大学内的2023年高考评卷现场。

  据介绍,正式评卷前将随机抽取一定数量试卷进行初评试评,以确保同一学科所有评卷教师掌握评分细则,统一评分标准。初评试评的成绩数据在正式评卷前全部清空后,方进入正式评卷环节。

  

  

  试卷评阅方式采取“双随机”,即评卷全环节利用技术手段实行密号流转,对试卷扫描图像按题组切割后全部打乱,系统自动随机生成密号,并随机分发给评卷教师,确保公平公正。

  同时严格实行“四评制”,以保证评阅的公平公正和评卷质量。

  评卷将实时开展抽查复核。通过评卷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并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已评试卷由专家组成员集体复核,确保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评卷质量和公平公正。

  进入成绩合成环节时,由两组工作人员采用不同软件和方法分别独立背靠背进行成绩合成,两组成绩比对完全一致,方可对外发布,确保成绩准确无误。

  天津

  记者从天津市招生考试院获悉,目前天津市各评卷点的670余名评卷教师正在通过计算机进行非选择题的评阅。

  天津师范大学物理学科评卷专家组组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增加了试评的时长和评阅的样本量,从不同考场抽调试卷来进行评阅,让老师们更加充分的去掌握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

  天津大学数学学科评卷专家组负责人介绍:“首先我们对卷面所考的知识点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对学生有可能用到的解法进行了列举,从今年的试卷来,一道题最多有8种解法。我们会根据每一种解法形成评分细则。对于有争议的试卷,我们会提交相关的评议专家组进行审核,最后评判给定分数。”

  “昨天有一张卷子中的一道题,同学给出的解法并不在我们所给的解题答案范围内,最终由整个评分组12位老师对这道题进行了共同的讨论,大家的意见取得了一致,给出了一个确定的分数,以此来保证我们评分的质量,保证同学们的得分能够准确体现出公平公正。”天津大学数学学科评卷专家组负责人说。

  

  

  语文作文分值很高,且主观性比较强,在评卷过程中,老师如何保证作文打分的公平公正呢?南开大学语文学科评卷专家组负责人表示:“大家对高考语文卷的关注度很高,我们在评卷过程中进行了严密的控制,老师在上岗前都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培训的,在制定评分标准之前,老师们已经对样卷做了很多工作。

  在真正评卷过程当中,每一份作文卷子都是随机分给两位评卷员进行评判,如果超过一定的阈值,我们还有三评、四评,甚至有些卷子要提交到作文领导组进行终评。因此,尽管作文是非常主观性的题目,但我们采用在程序上和技术上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来保证最大限度的客观化,确保高考语文评卷的公平公正。”

  安徽

  今年安徽省各科目非选择题评卷仍在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和安徽建筑大学4个评卷基地高校进行。

  据悉,今年的阅卷依然严格执行“双评模式”,疑难问题提交学科评卷专家组集体讨论解决,部分问题还会按要求实行“三评”。

  “截至目前,完成了工作任务的40%。”学科评卷组组长戈慈水介绍,无论“双评”还是“三评”,都有试卷核查制度。“低分段和高分段数据全部核查,中间分段数值重点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此外,今年还继续利用计算机智能辅助系统,对数学试卷中出现的填空题进行智能辅助,提升评卷工作质量。

  

  

  综合: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上海国子监发布、吉林新闻、江苏招生考试、重庆发布、教育之江、津云、浙江新闻

  来源:河南教育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