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雅礼中学高一考场佳作|弃功利之思,铸文化之魂
【来源:邓志刚语文工作室。本号尊重原创,公益推荐,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材料一:自 2019 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全部使用教育部统编的语文教材,小学阶段12册语文课本中共有古诗文129篇,与原有人教版教材相比增幅达87%,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增加了51%,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占比达到 49.3%。
材料二:“我现在能脱口而出引用古诗典籍,很多都是小的时候背诵的,终身受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
材料三:在你背过那么多古诗词以后,你可能会发现你曾和庄子一起坐大鹏之背,扶摇九天;和司马迁看了江山无常,繁华落尽人世间;和曹操横过槊;和李白醉过酒;和陶渊明采过菊;和白居易折过柳,那样的文字才算是真真正正的不朽。
针对高中语文试卷中六分的古诗文默写,有些同学认为,“6 分而已,却要背诵几十篇古诗文,花那么多时间,不值得,不如多朝着数学或是其他科目努力些,一个选择题就弥补了!”读了上述三则材料,你对古诗文背诵有何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写一篇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10弃功利之思,铸文化之魂
2204刘聿宸
指导教师:刘小莉
教育部不断加大古诗文教育力度的当下,为何放弃古诗文默写而投入其他学科的论调不减,为何古诗文教育进学校、进课堂,却很难进入每个人的心灵?愚以为,对枯燥记忆的反感、对题型的放弃只是表象、浮躁、同质、急功近利的功利化学习态度才是这种现象的根源。
自然,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挤出时间背记长篇古文并非易事,然背诵实属学习古文之必需。“读书有三到,谓眼到、口到、心到。”没有“眼到”的阅读,“口到”的记诵,何来“心到”之体悟?换言之,只有当我们愿意耐下心来品味、记背、才能让唐风宋韵在唇齿间留香,才有可能在生活写作中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才有可能真正叩开历史大门,做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背记古诗文,于个人而言,有利于藻雪精神、铸造健全人格。维特根斯坦有言:“人生就是不断杀死过去的自己。”而古诗文中的古人风貌、时事议论正是为青少年破除旧有思维,重新为自己的发展赋能的材料。从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我们可以领悟内心充盈自得后对孤独的享受;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们可以体味甘于朴实、坚守信念的坦荡;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们可以品读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树立为国效力的宏伟志向。在优秀的古诗文中,青少年可以完成人格的再建构,从而在驳杂喧嚣的现代社会中,面对目迷五色的选择时,能够有不可摧毁的自信与定力,从容面对生活波折。
背记古诗文,有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中华文化的弘扬,最终助力国家的发展进步。在“文化多样性”的浪潮之下,面对西方“和平演变”的阴谋,倘若我们放弃古代优秀文化,必将落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窠臼,现代化发展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如断根浮萍般丧失发展动力。魏征有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时代汪洋中,必须珍视古诗文这一历史沉淀下优秀见解的集合,在时代的破局之中保持文化自信的战略定力。
东海扬尘,苍黄翻覆。文化的波涛滚滚向前,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我们青年学子当从小事做起,主动背记古诗文,抛弃功利之思,铸就文化积淀,以“修身”为本,自觉投入文化传承的队列,努力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为国家繁荣发展助力。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