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挤破头想上,可为何部分军校又招不满,警校热度反倒攀升

  #花式高考加油#

  军校和警校宛如“好兄弟”,在提前批次的报考方向中,属于一对既特殊又有共同点的选择。尤其是男同学,血气方刚又想谋求好发展,从军从警确实是好出路。

  笔者有个远房亲戚,就在做海军。记得当年亲属提到,家里条件不好、成绩又不错的男生,愿意考军校。“除了不发女朋友,其他什么都不用愁”。

  学费全免、生活用品无忧,每月还得到点补助。万一毕业能留下,还可享受部队的工资。这么好的条件,真是很有吸引力。但现在军校招生却出现叫人意外的现象。

  

  读军校不但是省学费的优点,关键是其特殊意义,代表着至高的光荣。即使再有名的大学,学生的性质不一样。

  普通家庭的学子,如果能成为军校中的一员,更被视为“逆袭”。这是将孩子作为人才,上交给国家。记得有个村子出了一位国防科技大学的新生,全村吃席庆祝。

  在比较重视传统的地区,后代拥有军籍,甚至要直接将名牌挂在“祖屋”,给后人当成家族门面。大多数普通考生,挤破头都想读军校。

  

  但这几年军校招生的热度却明显不及以往。例如23届高考,国防科技大学最低投档线是411分。就算是在青海这种偏远地区,这个分数读“军中清华”,也比预想要低很多。

  而其他很多常规省份,虽然明显更高分,但还是较过去的竞争热度比开始降温。差不多是下层985大学的冷门专业分数。

  而且,该校光电信息科学、电气自动化等部分报考方向,还出现了没人投档的情况。虽然离公布最终录取结果还需要时间。

  

  但是根据这几年的趋势,军校持平和降分并不意外。相反,警校却更受欢迎。这大概跟两个因素相关。首先就是大学生军衔的变化,现在本科是少尉,18级待遇。

  其次是家长们对于再次择业的担忧。高考考入军校的同学,虽然跟那些中学文凭的不一样。但转业方面同样存在不确定性。这个时代一时一变。

  报考时说好有编制的专业,毕业时都可能存在变数;更何况本就不能承诺铁饭碗的。而军校管理方式跟外面不同,学生可能担心从里面出来要花更多时间和成本适应企业环境。

  

  相比军校,警校生其实前期并没看出突出优势。不但学费照交,也不存在警籍。纵使考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也需重新参加公安联考才能成为正式的警员。

  但为何警校热度上升,很多二本层次的学校,录取分数线直逼一本。这个分数考生不觉得亏吗?这还是跟就业相关。虽然难考,可一旦考上警察,代表着余生的工作就稳定了。

  这不涉及到重新择业。现在条件好的家庭越来越多,考虑到前途,很少为节省大学四年的学费而故意让子女报面费用的方向。

  

  而且实话实说,许多让高考生报名警校的家庭,本身存在一定人脉资源。那种很底层的家庭,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可能子女高考时连什么是提前批还没有了解,如何规划呢。

  最后,普通同学报考警校,还有个原因就是能够“退而求其次”。想成为带有编制的警员,确实要考上比较好的大学;人脉也是重要因素。但别的学生可以做辅警。

  考生的热门方向出现移动,本质上并非军校和警校谁胜出一筹。更深层的原因,其实是经济环境和就业问题。

  

  越是事态稳定、经济迅速前行的时期,考生们越爱选择“进取型”的志愿;也更容易谈情怀和理想。而许多行业裁员、中年人提前迎来求职瓶颈等现象,已经让高考生开始规划未来。

  所以说,近年来关于“铁饭碗”方向更为受欢迎。警校、医科大学、师范大学,对应的都是吃公家饭的岗位。这才是改变的隐形原因。

  但是需要提醒家长们,选警校跟学医差不多,一定在报名之前明确:考上大学不等于成为这个职业;高考仅是第一步而已。

  

  现在体制内竞争这么激烈,盯着编制的毕业生太多了。如何在资源有限、成绩有限的状态下,顺利进入相关行业,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话题】你觉得军校和警校哪个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