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名扬四海, 它的毕业生, 放现在是什么学历! 太意外了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此门。”——孙中山

  近代的中国经历了许多苦难,困苦的生活和国家的危难不仅没有打倒中国人民,反而给了许多人以磨炼。

  

  回头再去看那段故事,再透过故事去看那个时代,人性与历史也能咂摸出更多的滋味。

  而黄埔军校,就是在这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殊的符号,他象征着过去的荣光,也映照着现在的辉煌。

  黄埔军校的历史

  在清末风雨飘摇的年代,有一个人,始终在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担忧。

  时代的浪涛,裹挟着外敌入侵的雷雨,时时刻刻在击打着孙中山的心。

  国家处在危急存亡的边缘,列强如虎狼般肆虐,如果要救国,就必须由有识之士,有能力有理想的年轻人来担起国家的重担。

  想到这里,孙中山不得不叹了一口气。

  

  早年接受了中式传统教育的他,后来又留学海外,见识过了更广阔的世界之后,他深知中外的差距有多大。

  在清末那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里,即便年轻人有报国之志,有救国之才,也难以出头,难以发挥自己的才华,一展自己的抱负。

  想要办学校培养人才,可是钱从哪来?

  人从哪来?

  办学理念又怎么规划呢?

  想到这些问题,孙中山不由得又长叹了一口气。

  这时,一则惊天动地的消息传到了孙中山的耳朵里,仿佛一把巨斧,势大力沉地一击,将这黑暗的世界劈开了一道裂缝。

  

  光,就这样照进来了。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了!

  庶民们站起来,建立了政府,用双手保卫属于自己的国家了!

  这振奋人心的消息,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虽然只有一丝的光亮,却让孙中山看清楚了前途的路应该怎么走。

  他当即开始着手联络新生的苏俄政府,阐明了他决定依靠红色的力量,依靠工人和农民们的支持,建立一个民主文明的国家的方针路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孙中山的多方奔走努力,他的理念不仅得到了苏俄政府的肯定,更是得到了国内广大爱国人士的支持。

  

  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就这样在各方殷切的希望与期待中横空出世,这所军校也凭借其功绩而名垂青史。

  教育理念的变迁

  黄埔军校无疑是历史上的一所名校,这所学校生于忧患,培养了众多杰出的军事人才,可谓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摇篮。

  结合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黄埔军校的作用,与我们现代所理解的学校的理念不太一样。

  这所学校从建立之初就是为了革命而存在的,因此教育理念,也是针对革命需要而设计的。

  热血男儿,自当报效祖国,为拯救国家于危难之间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是这所学校建立时所能够吸引人的地方。

  

  当时的人们都知道革命的危险,也知道进了这所学校,就意味着将来要把生命奉献给革命的理想,但是报名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根据当时的记载,黄埔军校第一期招收学生的时候,光报名的人数就超过了三千人,而最后录取的却只有区区五百人。

  这五百人不仅有理想有抱负,而且身体素质,精神意志,思维能力,都是同龄人当中的佼佼者。

  他们就是为了实现“救国”这个理想,而被精挑细选出来的“特种兵”。

  

  但既然是“特种兵”,就肯定有其局限性。

  黄埔军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快速培养军事人才而设立的,故而其教育制度有两个特点。

  第一,黄埔军校是专门的军事学院,绝大部分课程都是围绕着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展开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第二,黄埔军校是为了救国图存而设立的。

  而当时国家情况危在旦夕,急需大批的军事人才,故而黄埔军校的教育时长比较短,只训练几个月就“速成”了一批军事人才。

  

  这样就不难看出,黄埔军校与其说是一个“学校”,不如说是一个“新兵训练营”,其教育理念与现代学校是大不相同的。

  黄埔学生的学历

  黄埔军校的特殊之处,是由于它是一所专门为了“革命”而设立的学校。

  因此,比起其他那些历史上的名校,如清华北大,黄埔军校的历史任务也更快完结。

  如果按照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黄埔军校实际上是一所“技术学院”,也就是专科学校,教育制度与市面上各种技术速成班别无两样。

  

  但是与当今的唯学历论不同,当时的人们都以进修黄埔军校为荣。

  他们并不指望学校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他们只希望能学到对救国报国有用的知识。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黄埔军校的学生们,是革命与抗日的历史潮流中的中坚力量。

  他们有的人牺牲在了战场上,有的人成为了一代名将,无愧于黄埔之名。

  说来也许有一些奇怪,黄埔军校的学生居然都是大专生?

  

  甚至按学历可能连大专都不如,但是黄埔学子们的贡献,又岂是学历可以衡量的?

  现代人读书上大学,都是为了一个好工作,一个好前程,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就是在这人心浮躁的年代,回头看看黄埔军校里学子们拳拳的赤子之心。

  那才是大学,才是教育最初的目的。

  而且,黄埔军校的生源,以及学生毕业之后能够掌握的社会资源,都不是现在的专科生能比的。

  很多人做出的贡献,比现在的博士都大。更有一些顶级大咖,即使是现在的院士,也比不了。

  

  当时的时局动荡,上流社会的家庭,都愿意将孩子送进军校里进修。

  而且,他们毕业之后就能进入军队,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军,掌握实权,这些都不是现在的专科生能比的。

  只是时代变迁,革命的年代早已离我们远去。

  失去革命的这个“时势”,黄埔军校也再难造就英雄,而沦为了一所普普通通的“专科”了。

  结语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殊性,每段历史也有每段历史的不同任务。

  世界总是不停地变幻的,沧海之下有桑田,桑田百年亦是沧海。

  回首曾经的历史,我们总是感慨良多,对比现在的生活,在感慨之外,是否又能给人们一些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