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教师节的特别礼物 音乐研究员带你走近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玉红)今年是贺绿汀诞辰120周年。9月10日,在徐汇区政府内向大众开放了一场名为《抱诚守真 下自成蹊——音乐教育家贺绿汀》的讲座活动,上海音乐学院研究员韩斌向市民讲述人民音乐家贺绿汀作为“教育者”的一生。这也是《抱真·纪念贺绿汀诞辰120周年特展》的主题系列讲座之一。图说:上音学生表演贺绿汀的经典作品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韩斌从贺绿汀的人生经历切入,贺绿汀原名贺楷,号抱真,1903年出生在湖南邵阳市东乡(今邵东市)罗浮岭马王塘的一户农家。在三哥贺培真进步思想影响下,他走上革命道路,于1926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贺绿汀考入当时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攻读音乐理论作曲和钢琴。1934年以《牧童短笛》《摇篮曲》获俄罗斯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第一奖和名誉二奖,从此被世界乐坛所瞩目。《牧童短笛》用西洋乐器钢琴模仿了中国乐器竹笛,是第一首完全成熟的中国钢琴曲,至今仍然是优秀的中国钢琴曲之一,对中国钢琴曲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抗日战争爆发后,贺绿汀满腔热情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先后加入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一队、中国电影制片厂,出任“中国合唱团”总干事、育才学校音乐组主任等职务。1937年,他在山西临汾创作《游击队歌》,极大地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新中国成立后,贺绿汀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担任上海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1954年,上音创设了民族音乐研究室,1956年创建了民族音乐系,设立了民族乐队指导、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理论等三个专业。蜚声中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和丝弦五重奏等就是在持续而严格的训练中产生的。1950年他开办了“少年班”,接着又创办了音乐附中和音乐附小,逐渐形成一条龙音乐教育培养体制。现场,韩斌展示了一张像素不高的黑白照片,记录下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诞生前的一个瞬间:作者何占豪、陈钢正与时任上音党委书记孟波、院长丁善德讨论曲目创作。1959年,在上音集中精兵强将着力音乐民族化道路的实践,以当时还是学生的何占豪、陈钢为主力,加上丁善德、刘品等专家的无私奉献,最终打磨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当年还是本科生的俞丽拿首演,在1960年5月的第一届“上海之春”上作公开首演,引起轰动,并成为了中国音乐的标志性符号。图说:音乐研究员带你走近音乐教育家贺绿汀作为作曲家的贺绿汀有丰富的感受力。贺绿汀曾说,“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必须有极其敏锐的感觉,对于客观的现实所给予的一切刺激,必须能有极其迅速而正确的反应;他的感情必须极其热烈丰富,对于一切事情的分析观察,必须极其正确精密而具有超人的理解力,不惟对当时社会政治情况有深入的认识,而且其本人的社会生活亦须丰富,然后他的作品不至于空虚。除此以外,他必须有成熟的技巧,超人的组织力,然后可以满意地创造出他的艺术品来。”作为教育家的贺绿汀,韩斌特别突出了“民族性”一词。在贺老的教育理念中,他始终把我国民间所包含音乐素材放在重要地位,强调这是中国音乐能得以长久发展,取之不尽的珍贵宝库。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何能成为经典?韩斌表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中包含的中华民族元素。这也引领中国的音乐家们重视民族性和民族元素,打造出更多有中国气质的音乐作品。讲座期间,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们带来的中阮独奏《四季歌》、小提琴独奏 《摇篮曲》、男生独唱《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精彩演出,向老院长致敬。另悉,《抱真·纪念贺绿汀诞辰120周年特展》正在百代小楼展出,从多维度展现了贺绿汀的传奇人生,展出了贺老各时期唱片、乐谱、著作等珍贵展品,穿插了多处极富趣味性的互动挑战环节与富有年代感的影像资料。特展将持续至2023年12月31日。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