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农村青年的参军故事

  又到秋季入伍时,又一批热血青年将要怀着青春报国的理想走进军营。今天的《军旅文学之窗》栏目,为您播送散文《一位农村青年的参军故事》,作者生动讲述了自己两次报名参军,以及在绿色军营实现人生理想的故事。作者:王培静;播音:笑睿;编辑:郝志宏、笑睿。

  一位农村青年的参军故事

  作者:王培静

  1980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正在家里干活,突然听到广播里传来上级的通知:想要应征入伍的青年明天去公社体检。我赶忙放下手里的活儿,走出门外对父母说,我要去当兵!

  父母迟疑着对我说,你如果不愿意在家里干活,可以去东北你大姐那儿找个活儿干。我生气地说,你们如果不让我去,那我今后就什么活也不干了。

  母亲和父亲交换了一下眼色说,不是不让你去,是担心你适应不了部队的生活。另外,我们还听说南边正在打仗……我说,人家那么多当兵的都能适应,我也没问题。他们沉默了一会儿,才勉为其难地对我说,你去参加体检试试也行。

  父母同意了以后,我赶紧去找村里的民兵连长报名,可是民兵连长对我说,原来给公社的报名名单里没有你,之前把你忘了。你如果特别想去,你再去找一下大队会计。找到大队会计以后,他见我当兵的愿望很强烈,又问了一下家长的态度,最后同意给我再补报一下名字。

  第二天早上,天不亮我就起床了。民兵连长领着我们村里的几个青年去了公社。在公社大院里,每个村的民兵连长后边都跟着几个年轻人。我在那里见到了好几个初中和高中时的同学,大家见面说笑几句,互相祝愿对方好运。

  一开始,我心里很兴奋,因为我发现参加体检的人当中,个子比我高的没有几个人。而且我还有高中文凭,对于参军入伍感觉没什么大问题。可是检查了几个项目之后,就不让我继续检查了,说我的眼睛有问题,是沙眼。我一下子心灰意冷起来,站在院子里,以乞求的目光看着医生,医生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说,小伙子,别灰心,这沙眼能治好,治好了明年再来。听了医生的话,我心里又升起了一点儿希望。

  那次体检回来,沮丧不已的我在家躺了两天后,爬起来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在那以后的日子里,凡是有机会出门,我就去医院找大夫问,这沙眼怎么治?有时一看药太贵,我就不买医院里的药,而是拿着医生开的单子去外边的药店买。上工前、收工后,我总是拿着小镜子给自己上眼药水或眼药膏,有时别人问,你眼睛怎么了,我听了以后总是向别人笑笑应付过去。谁也不知道我心里的真实想法,我一定要治好沙眼,还要去当兵!

  就这样,我整整折腾了一年时间,第二年的秋天终于到了,又到了去公社参加入伍体检的时候。说实话,当时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心想老天一定要保佑,可别再把我给刷下来了。这一次,我每项体检都很顺利,包括检查到眼睛那一关时。当然,在公社里检查完,还只是第一步,还要去县里检查。在等待去县里体检的日子里,我心里既焦急又兴奋。焦急的是,到县里体检的过程中千万别再出什么变故,兴奋的是,我感觉我的一只脚已经迈入了充满神秘感的军营。

  去县里体检时,县上派来了两辆大“解放牌”汽车,我们全公社各个村要去当兵的人,都来公社集合一起走。坐在“大解放”上去县城的路上,我们的目光好像都不够用似的,望着道路两旁的田野、村庄从眼前快速闪过,我们努力想从这些山外的景象中,看看和山中的风景有什么不一样。我这是平生头一回去漂亮的县城,我想,这两辆车上的大部分人应该和我差不多。

  到达县城时已是上午九点多,县人武部的院子很大,院子里已经站了不少人。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体检时我又差一点儿出了问题。医生查得很仔细,当时在蹲下站起时,我的一个膝盖处不争气地发出了“咔咔”的响声,医生让我再蹲下、再起来,往复多次之后,医生才认定没有问题,才算过了关。走出那个检验室的门,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回到家后,我心里想,我现在已经是一只脚迈入了军营,我感觉我就要离开家乡到外边闯世界了,绿色军营或许就是我施展才能的最佳场所。

  过了几天,民兵连长突然又通知我,第二天去镇卫生院复查身体,我的心情一下子又变得沉重起来。忐忑不安地去了卫生院,这次给我们检查身体的军医特别细心和认真,最后总算没有发生什么意外,认定我的身体一切正常。

  过了两天,一直等我拿到入伍通知书后,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终于落了地。生产队里的干部们买了肉来家里给我送行,父母炒了几个好菜招待他们,饭桌上,父老乡亲们都嘱咐我,到部队一定要好好干。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二姐和姐夫来给我送行,给了我15元钱,说让我路上用。我没有拿,把钱留给了父母。我对父母说,明天我穿上军装,什么事情就都是部队管了,花不着自己的钱。

  去县人武部报到那天,公社给我们40多个应征入伍的青年专门召开了简短的欢送会。领导讲完话后,我代表入伍青年发言,郑重地表示,我们一定不辜负家乡人民的期望,到部队好好锻炼自己,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祖国的国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家乡争光。

  

  作者年轻时的军旅照(图片由作者提供)

  到了部队以后,新训干部给我们编了排、编了班,开始学站军姿、齐步走,进行一些简单的军事训练。虽然这些课目我们在学校里都练过,但是在新训班长的指挥下,重复练习这些动作,心里不免还是有些紧张。齐步走后,有人踩了前边人的脚后跟,有人甩右边的胳膊迈右边的腿,惹得大家想笑又不敢笑出声来。

  就这样,我从此开始了30多年的军旅生涯。在军队这座大熔炉里,我不断地锻炼成长,还坚持写作,并逐步成长为了一名军旅作家,发表了4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有70多次在军内外获奖,出版作品集22部。

  现如今,我已经从部队退休,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骨子里依然是一名军人,我的作品中书写的对象也依然是军人。因为,作为一名士兵出身的作家,我愿意用手中充满激情的笔,书写更多精彩的军营故事。

  本期《军旅文学之窗》栏目

  作者:王培静

  主播:笑睿

  编辑:郝志宏 笑睿

  主编:杨鸿

  编审:吕锡成 谭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