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误食毒蘑菇肝功能衰竭 西安交大一附院多学科联动创生命奇迹

  新华社客户端西安9月17日电(蔺娟 林晓洁)近日,一名误食毒蘑菇肝功能衰竭的2岁幼儿,经过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护全力救治,最终转危为安、避免了肝移植,于9月13日痊愈出院。此例幼儿的成功救治,展现了该院在儿童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综合实力,也是医护人员与患儿和家属生命相托、理解相随、爱心相伴的见证。

  9月6日,一名毒蘑菇中毒的2岁幼儿病情持续恶化,转诊至西安交大一附院儿科监护病房。肝功、凝血等指标结果让人焦心: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严重超标,多项凝血因子显著降低,患儿生命危在旦夕。

  据介绍,该幼儿误食的蘑菇是肉褐鳞环柄菇,其所含的鹅膏毒肽属剧毒,会导致急性肝衰竭,致死率高达80%以上。由于幼儿年龄小、体重轻,发生中毒后病情比儿童和成人更加危急,即使进行肝移植,也要同“死神”抢时间。

  儿科立即给予药物解毒、脏器支持、改善凝血、抗炎护肝等治疗措施,同时紧急组建由儿科、感染科、肝胆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专家组成的救治团队。感染科和儿科人工肝治疗医护小组迅速为患儿进行血液净化。输血科也紧急调配了800毫升血浆予以保障。肝胆外科移植团队也同步启动了肝移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为了从死神手中夺回这个宝贵的小生命,医院组织了全院大会诊。专家意见认为,尽管孩子父亲已经准备捐献肝脏,但孩子只有2岁多,移植手术毕竟有风险,术后还要终生服用抗免疫排斥的药物,应将肝移植作为最后的治疗手段,竭尽全力通过内科保守治疗挽救生命。专家团队经过分析研讨,为幼儿制定了更加缜密、完备的内科治疗方案。

  经过医护团队的全力救治,患儿的病情终于迎来转机,肝脏转氨酶逐渐下降,凝血功能逐渐改善,各项身体指标逐渐正常,患儿转危为安,最终避免了肝移植,痊愈出院。

  专家提醒,已报道的毒蘑菇种类达400多种,其中含剧毒、对人有致死危险的蘑菇有40多种。蘑菇中毒常有家庭聚集和群体性发病的特点,临床症状因其种类及所含毒素不同表现各异,有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性黄疸型、脏器损害型,其中脏器损害型病情最为凶险,死亡率很高。毒蘑菇中毒目前还没有特效解毒剂。预防蘑菇中毒,最重要的是不采食野生蘑菇,不购买来源不明、辨识不清种类的野生蘑菇。

  catalogs:51457;contentid:11845629;publishdate:2023-09-17;author:熊宪斌;file:1694939544890-eb8e66e8-1a6b-4421-9b63-790c6ea7b7ca;source:29;from:新华社;timestamp:2023-09-17 16:32:22;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