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一了,科目有点多,学习有些吃力,咋办呀?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罗小玲

  近日,有初一新生向记者吐槽,初一的功课多,有点手忙脚乱。也有家长表示,何止是孩子,家长看到孩子忙乱的样子,也有些手足无措,想帮助孩子,却又不知道如何下手?为此,记者走访了几位老师,从一些角度,为学生和家长支支招。

  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据了解,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有语文、英语、数学、地理、政治、历史、生物七门课程,也就是说,比小学多了四门课程。功课多了,是实际存在的,所以,有所应对是必须的。

  建宁实验中学刘晓玲老师是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刘老师表示,学习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而得到发展,有目的有效地刻意练习,并长期坚持,努力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有可能水滴石穿。每一节新课中旧知识比新知识占比更大,带着问题去学习,保持好奇心,养成“预习—听课—复习”的学习习惯,将终身受益。但要记住,睡好觉是学习好的前提,牺牲睡眠时间来学习往往得不偿失。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定一个稍加努力即可实现的短期目标,及时肯定孩子,“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本身带来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还是需要一些学习方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都是刚上初一,但有些学习上有方法的孩子,明确表示自己还能应付过来。

  对此,建宁实验中学的朱洪飚深表赞同。朱老师是省级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表示,有些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学习语文的话,如果每天能坚持读读报看看《读者》《意林》等杂志,不但能广揽天下,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培养语感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排序、选词填空、病句的辨析等方面的解题能力都会得到很好提升。文言文阅读和英语学习一样,需要坚持不懈地积累词汇。

  市级数学学科带头人陈继峰则表示,可以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建立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指对事物从数学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建立了数学思维,才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应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各种难题。

  地理、政治、历史、生物这几门课程,背诵量有点大,但有方法可循。市级生物学科带头人刘姣燕指了路,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就能提高听课效率。还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将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提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要想学好生物的话,收看与生物科学有关的《人与自然》等电视栏目,或阅读《博物》《科学探索者》等课外书籍,能开阔视野,积累知识。

  【记者手记】

  家长莫着急 慢慢来

  我的孩子刚上初一时,前半个学期都有些狼狈,期中考试时的成绩,比小学差了一大截。作为家长的我,非常着急,但还是稳住了心态,一直积极地帮孩子梳理各种问题,然后逐一解决。当孩子适应了初中的强度后,慢慢地,状态就回升了。

  编辑:青琪

  二审:戴萍、唐剑华

  三审:叶新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