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同济学子拿下多项冠军

  多项赛事突破历史成绩

  获得对手频频点赞

  ……

  近期

  同济学子征战各大学科竞赛场

  捷报频传

  展现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成效

  快来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包揽全国大学生复合材料设计与制作大赛冠军

  近日,同济大学参赛队包揽“上纬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复合材料设计与制作大赛全部两个项目的冠军,3支参赛队伍全部获奖,共计获得一等奖2项(均为全国唯一)、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冠军队伍“同济大学载荷三队”由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孟祥贵、姜宇航、杜悦维、任逸、闫标组成。在传统的结构设计大赛中,团队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优异的综合能力,找到了出题者都忽略了的巧思方案,并以“工匠精神”制作出了近乎完美的复合材料圆管连接件,其载重比高达1396N/g,夺得冠军,高出第二名11%。

  在创新应用大赛中,更是拿出了让所有参赛对手、裁判团队及现场观众都眼前一亮的可回收碳纤维竖笛。一曲《瑶族舞曲》展示了这个笛子的内外兼修,碳纤维的高强高模带来独特优美的音色,精准的音阶潜藏着精准的计算和优秀的工艺。连对手看到该作品都连连赞叹“服了”,“能文能武”的同济学子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荣获全国物联网设计竞赛一等奖

  在近日举行的2023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全国总决赛上,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马超毅、贾心瑶和人工智能专业于浩哲、郭嘉淇4位本科生联合组成的参赛队伍“雷诺队”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雷诺队的参赛项目“城乡静脉——基于时间序列控制的IoT污水处理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采用多传感器及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与华为云平台的“云边协同”一体化,通过独具特色的自主控制曝气算法与数字孪生交互技术为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数字赋能;运用时间序列控制方法,实现了水质精细监测和流程精准智能控制,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荣获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一等奖

  近日,2023年第八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同济学子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其中,软件学院韩淑榕、何懿励,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李帆跨学科专业组队合作的“动力源计划”项目获得一等奖。该项目是一款针对“运动困难症”的体感运动类产品,使用人体识别技术,并自研全身动作捕捉,使得每个关节的旋转都能被计算,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制作了七个不同的运动场景,帮助人们在玩乐中燃起运动的激情。

  夺得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一等奖

  近日,第二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决赛在北京举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刘宗成、夏雷、魏逍、杨陈俊彦、赵建培、靳津6名学生组成的参赛队伍,设计了DC/DC非隔离高效、高功率密度双向变换器,获得了决赛一等奖。

  本届大赛以“迎接双碳,实现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为主题,围绕新能源与综合能源、未来电网、储能、电力工业软件四个方向,分为“软件赛项”“硬件赛项”与“企业赛项”,共收到全国200多个高校的811件参赛作品。

  同济大学团队参加了企业赛项施耐德电气Go 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作品为DC/DC非隔离高效、高功率密度双向变换器,要求实现DC 50-550V和DC 580-750V之间的双向转换,功率大于10kW,工作频率大于100kHz。参赛作品在设计中采用了叠层母排、不断电切换等方案,满足了比赛的全部性能指标,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等特点,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微网等领域。

  斩获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2项

  近日,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成功举行,历经3城4赛,同济大学6支参赛队伍全部获奖,取得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其中,“睿行?可能”队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黄知为、刘梦晓、肖栋、王刻羽4位同学组成,最终获得室内电能接力组全国一等奖。电能接力组以“智慧救援”为主题,参赛选手需要制作两辆车模,基于无线充电、计算机视觉、多传感器融合导航、多任务协同等前沿技术,并结合相关工程技术,在室内赛道中模拟实现无人驾驶、智能定位、无线充电的复杂工程救援任务,实现救援车辆给被救援车辆充电,并且双车全程自主独立运行完成包含避障、断路、入库等的比赛任务。

  “TU-smart?越野顶争”队由汽车学院本科生贺冲、吴政飞、叶剑杰3位同学组成,最终获得室外极速越野组全国一等奖。本次比赛要求在规定的车模平台上,使用竞赛组委会规定的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模块,参赛选手自行设计车模软硬件,使车模自主运行,使用标准田径操场直线跑道中的50米至100米范围的跑道,在室外场地完成通过坡道、环绕锥桶、S弯避障技术动作并尽可能缩短用时。

  荣获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近日,“微瑞杯”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总决赛举行,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国豪书院2020级本科生唐嘉屿、庞继川、肖少华组成的同济大学代表队荣获一等奖,位列全部参赛项目的前5%。

  基于现有物理化学教学实验“离子迁移数的测定”,该团队创新性地设计制作了自动化测量仪器,并提出了完整的新实验方法,对传统实验项目进行了现代化改造,获得评审专家的高度评价。

  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历史最佳

  近日,2023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应用赛道全国总决赛举行,同济大学4支本科生队伍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指导老师徐和根、张志明获得优秀组织奖。

  其中获一等奖的作品为“基于AI视觉的路面裂缝检测系统”,参赛队员为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本科生谢雨璇、石梓妍、李烁。作品在stm32h7开发板上成功部署裂缝检测神经网络,能达到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和实时性。在检测到裂缝时,获取GPS定位信息,并通过4G模块上传远程服务器,将裂缝定位在地图上显示。由开发板驱动搭载小车,实现真实路面的裂缝检测。

  荣获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海)一等奖

  近日,第二十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海)颁奖典礼举行,汽车学院学生陈龙平、陈诗阳、余宁海团队作品《面向人机共驾协同控制的智能交互系统》荣获一等奖(共两项)。

  在汽车学院陈虹、黄岩军教授的指导下,团队着眼于汽车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基于自主设计的摩擦电纳米传感器搭建了一套面向人机共驾协同控制的智能交互系统,能够平均提前0.58s实现对驾驶员转向意图的超前预测。团队提出的人机共驾协同换道控制架构,采用模型预测控制方案,实车试验中,人机协同控制的换道反应时间平均提前了0.73s,大大提高了汽车高速行驶的安全性。

  荣获第十七届上海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特等奖

  近日,“小聪杯”第十七届上海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暨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举行,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韦宇韬在实验技能竞赛中以全场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特等奖,唐嘉屿、庞继川和肖少华团队在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中获特等奖,余雅雯和周瑜璇分获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马楠获评“优秀指导教师”。

  大赛分为化学实验竞赛和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两个项目。化学实验竞赛分理论部分和实验操作部分,“理论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中的理论知识以及大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实验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分“新创实验设计”“已有实验改进设计”和“科普实验设计”3个赛道,每个参赛队由3名学生选手组成,以作品(论文和视频)和线上答辩方式参赛。

  获周培源力学竞赛(个人赛)一等奖6项

  此前,第十四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个人赛)结果公布,同济大学共有170名同学参赛,79人获奖,其中一等奖6人、二等奖9人、三等奖25人、优秀奖39人。该竞赛为教育部委托主办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是力学学科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竞赛。本届大赛共有300多所高校参加,报名人数超过3万人。

  来源:上海杨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