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点赞东北亚气象科技研讨会成果!

  10月12日至13日,2023年东北亚气象科技研讨会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以及中国、蒙古、俄罗斯、德国等国的专家学者参会。大家表示,研讨会搭建了气象国际合作平台,将有效提升东北亚地区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  WMO亚洲和西南太平洋区域办公室主任本·丘吉尔感谢中国气象局为促进国际对话合作、推动区域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他指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频发等共同挑战,加强多边对话和区域合作,建设更具抵御极端天气能力的气候韧性社会十分必要。  9月2日,在第二届国际气象经济高峰论坛上,由国家气候中心编制的《“一带一路”气候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以期为“一带一路”区域内各个国家和地区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蒙古国国家气象与环境监测局代理局长奥云吉日嘎拉·拉姆扎布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亚各国面临相似的极端灾害性天气,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在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令人印象深刻。她表示,研讨会交流气象监测、数值预报模式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有助于减轻气象灾害影响、推动区域发展。  国家气象中心全球气象室副主任杨舒楠表示,研讨会交流科研成果、经验,聚焦未来研究方向,进一步加强科研人员之间的了解交流,有助于推动强降水、沙尘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服务,将持续促进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副主任吴捷认为,研讨会围绕东北亚地区高度关注的沙尘天气,以及东北亚冷涡开展学术交流,学术水平高、地域特色鲜明。  南京大学教授孙旭光表示,研讨会广泛邀请国内外气象科技领域专家学者,大家的研究重点各有侧重,通过该平台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充分研讨,有利于科研与业务深度融合。  中山大学教授杨崧指出,研讨会是一次学术和业务相互碰撞、相互促进的会议,大家开展了广泛而深刻的交流,参与度很高。他期待有更多国家积极参与该研讨会,为区域防灾减灾建言献策。  沈阳农业大学教授谢立勇表示,研讨会质量很高,对东北亚地区的气候问题尤其是沙尘暴的讨论深入,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气象国际合作,将持续促进科技发展、解决实际问题。作者:徐嫩羽 张广梅 马东雷编辑:王亮发布:杨奥清审核:段昊书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