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疫外”爆发,昙花一现还是回光返照?
疫情愈演愈烈,意外地让一批在线教育公司、远程办公软件运营者迎来了获客高峰期。
1月29日,教育部发文称,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网络视听平台通过优势技术赋能在线教育。针对延期开学,教育部正在统筹整合国家、有关地方和学校相关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覆盖各地的优质网上教学资源,全力保障教师们在网上教、孩子们在网上学。
如此大规模的让学生在家接受在线学习,绝对是第一次,由此,在很多教育从业者看来,这次疫情对于在线教育的普及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亦是拉低获客成本、提升盈利水平的机遇。
但所谓拐点却未必是一场及时的甘雨。
激化洗牌期
在线教育此前热过一段时间,但整体发展并不理想,因为各种培训机构的被治理、奥数等比赛停办,以及各地延迟放学时间等等的影响,一大批的在线教育机构都面临倒闭窘境。
2018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对提供“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审查。2019年7月22日,《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发布,首次从国家层面为校外线上培训定规矩。
2019年线上教育也未能如愿迎来爆发。一项市场调查显示,大约只有5%的在线教育机构盈利,剩余的机构基本都是“赔本赚吆喝”,更有一些在线教育因经营不善、资金断裂而停运或大规模裁员。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肺炎疫情的发生固然给在线教育带来流量高峰,但同时也将激化原本已经进入洗牌期的竞争态势。为什么这么说?
一方面,突发疫情和延迟开学让几乎所有的在线教育机构完成了初始获客,而且费用极低。
据报道,目前在线教育平台实际平均获客成本已经达到了4000元。其中教师薪资以及获客成本比例分别高达50%、45%。根据现在的情况,整个行业拉新成本等于是节省了数百上千亿元,而用户发展周期更是大为缩短。
另一方面,在线教育仍旧停留在大规模广告营销的流量战中,为了抓住今年春节给在线教育创造的机遇,无论头部平台还是新的参与者都很有可能继续加大广告投放,这无疑给众多盈利前景不明的机构带来成本压力。
而一旦流量转化不理想,肺炎疫情其实是加速了行业的优胜劣汰。
下沉市场是块硬骨头?
舆论的火热和行业的冷静形成对比,比起争辩“风口”观点的是非,协同工具行业本身的状况和趋势更值得关注。
从格局上看,协同工具是被互联网巨头占领的市场。作为腾讯、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在B端市场的重要抓手,企业微信、钉钉和飞书占据了综合协作工具的大半市场。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线教育用户主要分布在二线、四线及以下城市,两者2018年用户占比分别高达34.8%和32.6%。此外,在二线城市用户占比下滑的同时,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显著提升,在线教育呈现市场下沉的典型特征。
很显然,在春节这一特殊时期,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以及必然产生的圈层交流与互动,经过肺炎疫情的激化,反而为在线教育进行下沉提供了最佳条件。换句话说,此次疫情将让很多没接触过在线教育的低线城市用户,首次通过线上获得教育资源,这无疑是在线教育的又一利好。
只是,下沉市场仅凭免费课程的推广很难攻克,而疫情结束后也很容易陷入低价竞争的陷阱,这是不得不提防的。尤其是疫情这种不可抗力带来的流量高峰,聚集的快、流失的更快。而为了圈住这部分流量,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一年价格战可能会是下沉市场上在线教育平台竞争的主流。
无序的低价竞争不仅会让在线教育陷入高流量、低转化的困境,而且因为其通常依赖大规模的广告投放,也使得平台承担了过重的成本压力。
资本能否回暖?
过去一年,无疑是教育行业的资本寒冬。
根据黑板洞察数据显示,教育行业在经历了2016年的投融资高峰之后,截止2019年,行业融资事件数明显呈一个下降趋势。2019年仅仅发生了332期融资事件,对比去年同期降幅已经迫近50%大关,达到了47%。这一状态已经持续三年,与前一年相比,2018年下降21%,2017年下降10%。
而且受行业大趋势影响,天使轮较去年减少了143起,降幅高达70%;A轮较去年减少73起,降幅51%。
资本寒冬一度使整个教育市场人心惶惶。根据企查查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已有1.2万家教育公司关停,俞敏洪甚至直言,“估计80%的教育公司都活不下去。
在这种背景下,此次疫情很可能成为一次行业拐点,一面拉低平台的获客成本,一面让资本回暖。因为相信很多投资方亦不会放过这个在线教育大规模普及的机会,而实力强劲的头部平台将获得更多的关注。
2019已逝,2020才刚刚开启,前者见证了整个教培行业的磨难,后者则因一场灾难变相地催动了在线教育的前进。但不管这个拐点指向何方,所有参与者的危机仍未解除,他们最大的难题还是如何活下去。
来源:亿欧网
文章仅供业内交流学习;若涉及版权事宜,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