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民间美术
我们小的时候都看过小人书,这种小书可以被握在掌心内,还可以放在口袋中。这种书是由一幅幅有趣的故事画面,然后搭配的文字呈现出来的,它就是我们常说的“连环画”。
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方式,指的是用多幅画面连续起来,组织成一个完整故事的艺术,因此连环画又被称为“连续画”。这种艺术兴起于20世纪初,它在中国上海地区十分流行,题材或来自于民众生活,或来自于文学故事。人们编成简单的文字脚本,之后再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连环画多以单一色调的线条图画为主,偶然也有彩色绘画,不过价值略高一些。民间也有关于连环画的传说。
汉朝时期,造纸术刚刚兴起,很多的故事都被誉写在书本上,但是那个时候,一本书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可以买得起的。一些贫穷人家的孩子,父母只能给他们卖四书五经,孩子们想看故事书,那么只能去书摊子上看,等到快要上学的时候,只能将手中的书放下,最后依依不舍地去学堂。有些脾气不好的商人,往往对只看书不买书的孩子一顿臭骂。
有时候,孩子们可以聚在一起,然后听家中的老一辈讲述上古时期那些牛鬼蛇神的神话传说,这些都让孩子们着迷不已,但是老者们的故事比较有限,想要知道更多的故事,只能去买书来看。所以,书本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到了宋朝年间,书本不在价值连城,就连印刷术也普及起来。那个时候,三国英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有一天,一位孩童在书摊边看西晋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他看得十分入迷,卖书的秀才见天色已晚,几番催促,孩童才放下书准备离开。
秀才问孩童:“为什么不把书买回去看呢?”
孩童回答:“家中双亲不许,只让读四书,学五经。这书本太大,不好藏起来,要是能有一本放在衣兜里的书该多好!”
秀才点头后,他沉思起来,因为家中生计都靠他卖书而来,一些有钱人家都去大商店去买书,他的书摊子只卖小孩子看的故事书,靠做孩子们的生意过日子。他在家中左思右想,忽然脑中一个灵光,秀才试想,为何不将这些故事和图画缩小呢?这样成本不仅少,还方便携带。
于是,孩子们好几个月没有见到卖书的秀才,他们的故事书还没有看完呢。终于,这一天,秀才背着一包书来摆摊子,这次的包裹比起以前小了数倍。他将缩小了好几倍的书放下后,孩子们立马围了过来。秀才的小书不仅有文字说明,而且还有简单的图画,孩子们十分喜欢。
仅仅一天,秀才的小书销售一空,隔壁摆摊的见了这情况,纷纷回去制造小书,从此,小人书在民间流行起来,最后被人起名为“连环画”。
民间故事没有被记入史料之中,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不过历史上,它是怎样描述连环画的演变过程呢?
中国连环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汉朝时期的画像石,当时的中国已经出现用连续的画卷来叙述一个完整性故事的文化艺术了。不过那时多是以画壁形式来展现这种文化艺术。如中国汉朝马王堆的漆木棺上,就刻有“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故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已经具有中国连环画的特点,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女史箴图卷》等,都是将故事展现在卷轴上,图片旁还有解释文字。
隋唐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民间出现了用绢蟠来传播佛教文化的形式。所谓绢播,是指条形形状的细绢,上面绘有图画和注有文字说明,它常常被悬挂在佛教道场或经台的两侧。宋朝时,随着中国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利用,连环画的发展形势由石画像转移到了图本形式。由于连环画故事形象生动,内容精彩,所以很受民间百姓们的欢迎。北宋嘉祐年间的《列女传》,便是最早的插图故事书,连环画在这一个时期基本成型。
明清时期,随着封建文化的发展,小说、《三国演义》等通俗文学在民众之间逐步地受到欢迎,线描插图被广泛地用到小说当中,并分为多种种类,如章回小说卷头人物被称为“绣像”,将每一回的故事都展现出来被称为“全图”;每一回前都附有多幅图画,被称为“回回图”。
清末,西方列强入侵,在瓜分中国的同时,也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西方文化,各地成立了很多的新闻报社。1884年成立了《申报》,为了增加新闻的可读性,《申报》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内容多是反映时政的,作为报刊的赠品,随买随赠。因为当时的摄影技术还不成熟,这些连环画报较为形象地描述了当时政局的状况。
民国时期,各地对连环漫画称呼不一,在中国北方,连环画被称为“小人书”,南方则有公仔书、菩萨书、讶书等称呼。1925年到1929年的四年当中,上海世界书局先后出版了《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封神榜》
等连环画书,这些被称为“连环图画”。这一称呼,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才改称为“连环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因为社会还不是十分的繁荣,娱乐方式较为单一,小孩子们对连环画很是喜爱,常常一本小人书能让一个小孩沉迷一整天,不能自拔。从1932年起,连环画在国内兴盛起来,50年代以后,连环画到达了发展的鼎盛时期,作品内容百花齐放,精彩纷呈。那时候的连环画反映了中国革命,人们绘制出了《地道战》、《地雷战》等连环画。从80年代以后,连环画才融入了很多新时代的元素。
在中国连环画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曾经诞生了无数的优秀作品,培育了众多的知名画家,其间也伴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不过,如今社会进步飞速,电子书几乎取代了连环画的市场。很多“70、80”后的年轻人只能用回忆的方式祭奠连环画,他们怀念那些小书揣在口袋里的日子。
朋友们看过哪些连环画呢?欢迎留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