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程教育:转型期的考验
我国自1998年启动网络远程教育(即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以来,成绩不可低估,问题不容回避,方向不可动摇。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自己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同时也还有许多必须直面的挑战和问题。这主要是近年来越来越突出的校外学习站点的建设和管理、教育质量、招生对象和定位以及资源共享等问题。
在调查研讨的基础上,教育部于今年出台了一系列调整网络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政策。2004年1月下发通知,决定从2005年开始对2004年3月1日之后入学注册的所有试点高校的网络远程教育学生进行统考。5月下发通知,规定自2004年7月开始所有试点高校网院停招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学生。同时,湖南大学等5所高校网院被暂停招生。遵照教育部的要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在今年继续对高校网院设立的校外学习中心进行年检和整顿。
实施以上种种举措的结果,试点高校网络远程教育的招生数从2003年的高峰(近95万,占同年全国招生总数550万的17%)大幅度跌落;试点高校网院各自独立设置的校外学习站点数量开始下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加强。这表明试点高校的网络远程教育开始走上加强自律、注重质量的规范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对网络远程教育进行规范和调整,是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同期实施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组织实施质量工程是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人数从1998年的300万增加到如今的1900万(其中10%是网络远程教育学生)。但是,高校师资却几乎没有增加或增幅不大,政府部门对学校在硬件环境上的投入仅为所需投资的50%,据有关部门统计,缺口至少为500亿元,不可能满足扩招后的实际需要。据初步核算,网络远程教育的固定资产投资在50亿元左右,其中67所普通高校引进社会资金约19亿元,全国电大系统投资约30亿元。在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师资增加不多与物质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必须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才能解决供求不平衡的矛盾。
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是实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途经。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之一的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及上网免费共享就是一个创新之举。计划从2003到2007的5年间向全国推出1500门大学本科的名师名课。这也是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运动的响应和发展。与此同时,还推出了面向中小学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以及全国各地的当地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在网络远程教育领域,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也在积极的推动之中。从信息技术和硬件基础设施、教育软件课件和网络课程,到学习支助公共服务体系,资源共建共享有着广阔的天地。
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无论是作为我国第二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的第二代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2)、全国无线大学校园计划、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还是世界最大的农村远程教育数字化传输平台建设,都将为我国未来的远程教育发展带来巨大机遇。2004年8月,长三角地区八所高校网络教育学院负责人在无锡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高校远教资源共享备忘录》(即《太湖宣言》)。共同宣称要建立和完善长三角地区试点高校的资源共享、政策配套、规则衔接和服务体系共建的新机制,逐步形成标准统一、特色鲜明、具有强大品牌效应的远教资源共同体,最终实现在远教资源共享基础上的学分互认目标。9月,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8所加盟的师范大学首次实现联合招生和入学统一考试,并将进一步实行资源共享、课程共建和学分互认。教育部大力倡导和推动的网络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被解读为一种教育超市或教育网吧:“对公共服务体系理解很简单,就是高速的教育网吧,也是一种教育超市。学员根据自己的时间,到公共服务体系的学习点选各个学校适合自己需要的课,其他的事情不用管;公共服务体系为高校提供招生组织、考试管理、过程控制等服务”。正在组织实施的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百亿工程在本质上也是让广大的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共享东部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深刻反思与重新定位
在网络远程教育转型期,有必要对网络远程教育的定位和体制作更深刻的反思。我国启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20世纪末,正是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大规模扩招、走向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起始时期。部分试点普通高校将举办网络远程教育演变成变相扩招,重点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组织全日制高等学历教育。极少数试点高校校外学习站点还出现了站外设点、转包555电影网扩招、办学经商、牟取暴利的严重问题。经过网络远程教育的试点实践和研讨反思,大家对网络远程教育的定位开始取得共识。
网络远程教育应该主要定位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网络教育代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其发展趋势是不可动摇的。国家提出的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理念,单纯依靠传统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不能满足的,必须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才可以构建学习型社会。于是,为广大在职成人这一主要招生对象群体提供大众化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机会、优质资源和服务,应该是网络远程教育的主要任务。正是在对试点实践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在我国率先倡导网络远程教育的清华大学再一次率先提出退出本专科(包括成人专升本)学历教育舞台,将专注于发展大学后继续教育(包括研究生课程进修和各种高层次的专业职业培训)。这是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的理性回归:清华大学应该继续其精英教育的路线,这是其教育资源的品牌、结构和优势决定了的。正在争取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其校内学生教学就应注重研究生层次,缘何与其它高校网院去争夺本专科(包括专升本)层次的生源?试问,以清华大学的优质师资和资源,为全社会提供大学后继续教育不是贡献更大吗?所以说,清华大学的决策是重新定位,而不是退出远程教育!同样,其它试点高校也应该反思自己的定位:看看网络远程教育开设的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是否是本校的品牌和强项,抑或不顾自己的弱势只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看看是否为开发中国西部的人才资源多做贡献,抑或只是一味地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争夺有高支付能力的生源?
开拓新领域与迎接新繁荣
在试点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经历调整的同时,我国其它教育和培训领域的网络远程教育正在继续发展与繁荣之中。邓小平亲自倡议并批准成立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已经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如今,中国电大在规模上已经雄居世界巨型大学之巅,而且承担着构建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任,处于其历史发展上的最佳时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下一个发展目标应该是坚持特色和优势、追求卓越和创新,争取成为世界一流的远程教学大学。依托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平台、实行天地人三网结合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将提高我国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这是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3-2007)的重要内容,是事关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两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百亿工程,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将新增教育投资投向农村的战略决策。这是推动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战略部署。使用网络搜索引擎Google在“网上教育”目录下搜索,共查得网上教育公司62家,网上教学门户网站89个,各类远程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46家,网上教育管理系统115个。这些网上教育公司、网站和培训机构并没有学历学位授予权,大多从事技术和资源开发、网络支持服务以及非学历教育和培训。由此可见网络远程教育在我国的兴盛。
总而言之,中国网络远程教育在转型期出现的调整、改革、探索和创新标志着科学发展观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实践,这并非停滞和后退,而是一种进步和成熟。科学发展观要求在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诸方面均衡发展,实现可持续的、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的长远发展也必须与整个学校和国民教育系统的发展,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以及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和持续发展协调、同步。
最后,战略转型期也正是战略机遇期。网络远程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敏锐地抓住战略机遇,善于反思,勤奋工作,练好内功,准备迎接网络远程教育的又一个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