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街道竟有34个社区共享空间,这些空间都是干啥的?

在家门口能有更多共享空间,对居民来说当然是鼓掌欢迎。但如何建立起一个多功能、融合性、全覆盖的社区共享空间网,为居民群众构建一个便民利民的社区生活圈?这是漕河泾街道在大调研中问需于民的重要举措。
漕河泾街道地处徐汇中城,共有30个居民区,105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11万人,60岁以上老年约占三分之一。这是一个汇集老公房小区、新旧商品房小区、公租房小区和部队家属院小区等多元混合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资源人均较少且南北中分布不平衡,居民在小区公建配套、周边生活配套设施及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提出诸多诉求。
群众在哪里,大调研开展到哪里。在本次大调研中,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实践,经过近两年持续努力,现已初步构建“街道统筹布点 居民区辅助设点”的社区全覆盖公共活动空间网。街道统筹布点一共有4处:
以为老服务为依托的薛家宅邻里汇
漕河泾社区食堂
以集党建服务、民生服务、公益集市、共享空间为一体的馨空间
宏润汇
除此之外,还有30个居民区邻里小汇(其中一个在筹建中),为各个居民区利用现有居委会活动室改造设计而成。漕河泾街道不断推进共享空间网络全覆盖,让社区服务、民生保障工作提质增效。
“邻里汇”:一年参与人数达6045人
进入“汇聚漕河泾”的微信公众号,就可以清楚看到每月邻里汇的活动安排。通过街道邻里汇 居民区邻里汇的每月活动预告,定期将各类雅俗共享、老少皆宜的文体活动送到了社区、居民区,有效打通文化进社区的最后一公里。
薛家宅邻里汇有近1000平方米,汇集社区文体教学、长者照护、健康服务等公益活动、民生服务为一体,每月活动安排都提前向社区公民公布。
当前,邻里汇定期开展的声乐教学、太极拳教学、手机操作、书法、读书会、沪语学堂等活动,吸引了一大批爱好者,队伍越来越壮大。
“小空间”搭建大舞台,漕河泾街道借助辖区内的文化优势,社区文体团队多次走进邻里汇,为居民带来公益活动,为构建文化社区贡献力量。
每月开展的健康讲座和义诊,远程医疗活动惠及大众,广大居民朋友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医疗专家的诊疗服务和健康教育,提高了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日间照料和长者照护之家的老人,在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下,实现了社区养老。老人可在邻里汇内享受到专业护理、生活照料、健康管理、远程问诊、康复保健、社交娱乐等服务内容。
平时,邻里汇还会开展DIY口红、绘画扇、制作油纸伞等等,丰富的手工制作内容,满足了居民参与社会活动的需求,为社区居民搭建邻里互助平台,提高居民自我价值的认可,为居民生活增添一抹色彩。
邻里汇一隅的百草园深受居民们的喜欢,街道通过与社会组织四叶草堂合作,从冬到夏,根据不同的季节策划不同的活动,增强了居民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薛家宅邻里汇自2017年11月建成开业以来,深受社区居民欢迎。仅2018年共举办活动456场,参与人数达6045人。
“沪语学堂”:传承沪语的文化阵地
街道“沪语学堂”自开设以来已坚持十年有余。它以“带侬白相新上海”为课程主线,以一本书、一台剧为教学内容,从日常生活用语到戏曲鉴赏、地区风貌、游戏互动、角色表演等丰富课程安排,成为传承沪语文化的一个阵地,新上海人融入上海的一个窗口。
每周1次、每次2小时的授课,大都安排在双休日进行,每次学员们都积极报名。如今,沪语学堂有了自己的微信群。从流动服务到如今在馨空间设立固定课堂和授课时间,早已成为新上海人欢迎的品牌公益活动。
馨禾亲子绘本馆入驻馨空间和月河邻里汇后,其独特的参与性、互动性、益智性,能提升孩子动手能力、身体协调能力,深受年轻爸妈的欢迎。如今只要活动一上线预告,便被秒杀抢单,至今热度不减。
“馨空间”:营造温馨适宜的生活空间
位于宾南路36号的馨逸公寓内的“馨空间”,上下二楼,室内面积1000多平米。针对公租房小区这一特殊群体社区,围绕“馨社区-逸家人”主题展开,旨在打造寄景于乐的城市生活衍生空间,激发现代都市人群的邻里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公租房的租住户营造出充满活力的居住环境和温馨适宜的生活空间。
走进馨空间,不仅被极富个性的装修设计所吸引,更为其融合社区党建服务、文体服务、公益服务、共享空间等多功能、专业性社会化服务管理所称道,切实为馨逸公寓两千多户租住家庭及附近小区居民,提供了邻里沟通、信息交流、互动共乐的活动场所,搭建了小区事务议事平台。
2019年3月5日,坐落在漕东支路137号二楼的宏润汇在新村片9个居民区居民的热切盼望下开张了。9个居民区大都是街道新村片的老旧公房小区,不仅居住空间狭小,居民活动场所也不宽裕,公共服务资源和小区生活配套设施较为紧缺。
街道通过与徐汇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将二楼六百平方米重新规划、调整,设计公共服务办公及活动场地,引入社区事务受理延伸点、居家养老中心、双拥优抚之家、慈善超市、上海阿姨等生活便民服务,开辟党建服务站、烘焙坊、书吧、宝宝乐亲子活动区域,既汇聚了服务功能,又拓展了活动空间,深受居民欢迎。
其他社区共享空间:各有特色
漕河泾街道自薛家宅邻里汇建成以来,为进一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将“邻里汇”模式复制延伸到各居民区,形成了“一汇多点、一体多元、街居联动”的体系,再造居民家门口的“客厅”,满足居民需求、促进自治共治。
居民区邻里小汇推出的各类舞蹈班、摄影班、书画班、戏曲班、烘焙班、手工制作班、寒暑期活动班等项目,都成为老少居民热捧的对象。
社区文体团队也数次走进邻里小汇带来公益演出,为居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让居民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增进了邻里关系,也增加了生活情趣。
宏润花苑居民区在居民区党组织倡导、业委会支持和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下,率先建成“睦邻一家人”邻里小汇,采取“四自一引”——场所自己提供、活动自主设计、人员自由活动、负责人自主推荐、党组织和居委会给予引导的模式运作。后又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延伸,发展为“宏润E家人”网上共享空间,以容纳更多小区业主,更加广泛、便捷地联系小区居民,并多次迎接港澳同胞和其他省市组团参观与交流。
嘉萱苑居委着重打造“嘉家邻里”生活服务圈,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的全新模式,真正达到了有效利用“邻里小汇”空间资源,挖潜、共享、延伸公共空间,使周边居民各取所需,各得实惠的良好成效。
而漕东、凯翔等居民区的邻里小汇落在了共建部队营院里,它有一个特别而响亮的名字——军民坊,这是街道在共建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驻上海地区军事代表局支持参与下,军地双拥共建、军民融合的成果。
部队提供了140平方米的空置营房,街道设计装修,成为附近居民区和共建部队的军地双拥优抚之家、党员活动之家和公共活动室,浓浓的军民鱼水情、优抚一家人在这里得到诠释,传递着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双拥新时尚。
街道与居民区在挖潜上下功夫,在改革创新工作模式上动脑子。针对条件较好的商品房小区,围绕整合、提升公共活动空间效能,探索集约使用新模式。比如街道在月河居委率先推出无工位居委,居委工作人员不坐办公室,全部沉到基层服务居民,把有限的场地最大限度用于扩大居民的活动空间。
如今月河居委的亲子场所与老年活动室连成一片,呈现出老少同乐的喜人场景。这还将在一些商品房小的居委会作推广,切实居民区邻里汇与居委会工作更加有效融合,构建起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网络。
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做好惠民生、补短板工作,让社区服务、民生保障工作提质增效,是漕河泾街道推进邻里汇建设的目的所在,是街道推进“三建联动的党建圈、便民利民的生活圈、优化营商的服务圈”的“三圈融合”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聚惠民、便民、育民、乐民的多功能共享空间网,不仅为社区居民办了一件实事,也有力提升了街道社区服务水平,拓展了民生保障能力。
为居民群众构建了一个便民利民的社区生活圈。
(原标题为《天啦噜,这个街道竟有34个社区共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