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现象和文化地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11月,四川甘孜理塘县的小伙子丁真,在网上发布了一段不到10秒的自拍短视频,之后意外爆红网络,人们被丁真清澈的眼神、纯真的笑容、帅气的样貌打动,对于丁真身后蔚蓝的天空、优美的风景赞叹不已,也仿佛从丁真的生活世界中看到了久久期盼的诗和远方。丁真很快成为理塘的旅游形象大使,理塘的社会关注度迅速提升,全国多个地方的文旅部门也纷纷在微博上@丁真,向丁真发来热情的参观邀请,网络上掀起了一场最为和谐的“人才争夺战”。丁真火了,而且一直持续至今,被媒体称为2020年最火的“新晋顶流”;由丁真引起的这一系列网络现象,被网民称为“丁真现象”。

  网红现象并不新鲜,但丁真现象与很多网红现象有所不同。从丁真到@丁真,从“甜野男孩”到理塘风光,从家乡热度到全国文旅,( )丁真现象背后,实质上是数字时代人们发展理念的转变,那就是从个体单一的发展走向地方共同的发展,从注重竞争的发展走向开放共享的发展,从短期快餐式的发展走向长期可持续的发展。无论是理塘文旅部门对丁真的快速聘用、有力保护和冷静培育,各地文旅部门乘势宣传的借力智慧和幽默话语,还是亿万网民的实时关注和热心留言,都真真切切地体现了发展理念的转变。

  丁真现象折射出数字时代新的发展特征。数字时代的任何一个个体,都可能因为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而改变人生的轨迹;_______ 一个为社会所珍视的特征,_______可能因为网络呈现出放大效应,_______ 演变成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转化为数字经济的新发展要素;任何一个为人们所忽视的地区,都可能因为经济社会中的某个因素或者偶然事件,而迅速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注意力,实现发展中的弯道超车。_______,数字经济时代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宝贵的个人特质、美丽的自然环境、坚实的产业基础、动人的文化符号、质朴的价值理念等。这些因素,无论是不期而遇还是用心组合,都有可能在数字世界大放异彩。

  1. 依次填入文中四处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 都 进而 况且 B. 任何 都 进而 因此

  C. 进而 却 从 而因此 D. 任何 就 从而 况且

  2. 文中括号内所填语句,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丁真给很多偏远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给理塘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也给更多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B. 丁真给理塘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更多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很多偏远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

  C. 丁真给更多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给理塘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也给很多偏远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

  D. 丁真给更多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很多偏远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给理塘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人们被丁真打动,喜欢丁真的视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内容上看原句修饰限制成分多,内容丰富,感受深刻。句式上看原句整散结合,富有变化,使用了排比、对偶,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表达效果上看,原句“打动”前面三个偏正结构的定语,突出了“眼神”“笑容”“样貌”的特征,“清澈”“纯真”“帅气”三个形容词,突出了人物的纯真、可爱、阳光、帅气等形象特点,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原句突出了“喜欢”的程度“赞叹不已”,名词意象“天空”“风景”突出了地区特色,“蔚蓝”“优美”两个形容词彰显了背景特色,富有画面感。与上下文的关系看能够更好地衔接,可见原句的表达效果远胜于改句。

  【小题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虽然”关联分句,之间呈现转折关系,而第一空后“一个为社会所珍视的特征”并非句子,可见不能填“虽然” “可能因为网络呈现出放大效应”与“演变成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也并非转折,排除A。

  “进而”连接分句,之间为递进关系,而第一空后“一个为社会所珍视的特征”并非句子,可见不能填“进而”,排除C。

  第一空填“任何”,第二空填“都”,“任何一个为社会所珍视的特征,都……”这是固定搭配关系,而且分号前后的三个分句间保持结构一致,都是“任何……都……”,排除D。

  “可能因为网络呈现出放大效应”“演变成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之间是递进关系,应该填“进而”,“从而”的“从”便含有“因为……而怎样的意思”,前语境已经有了“因为”,故第三空不能填“从而”。

  最后一空后语境为“数字经济时代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宝贵的个人特质、美丽的自然环境、坚实的产业基础、动人的文化符号、质朴的价值理念等”照应上文内容表结果,所以填“因而”。

  故选B。

  【小题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补写句子的能力。

  根据上文语境“从丁真到@丁真,从“甜野男孩”到理塘风光,从家乡热度到全国文旅”确定逻辑顺序为:丁真个体——理塘文化——偏远地区,符合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式的认知逻辑。排除ABD。

  故选C。

  【小题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不同句式表达效果的能力。

  划线句子为:人们被丁真清澈的眼神、纯真的笑容、帅气的样貌打动,对于丁真身后蔚蓝的天空、优美的风景赞叹不已。

  改句为:人们被丁真打动,喜欢丁真的视频。

  两相比较发现原句修饰限制成分多,内容更具体、全面、丰富、细致、深入。表达效果上原句使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打动”前面三个定语是偏正结构,不仅结构整齐匀称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抓住了人物身上“眼神”“笑容”“样貌”三个典型的人物特征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展示,兼之“清澈”“纯真”“帅气”三个形容词来描绘,人物特征更为具体可感,突出了纯真、可爱、阳光、帅气等形象特点,富有人格魅力;

  原句除了对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描写突出了视觉美感,还交待了“喜欢”的程度“赞叹不已”,补充了“身后蔚蓝的天空”“优美的风景”,使得喜欢的内容也更具体,用典型意象“天空”“风景”突出了地区特色,用“蔚蓝”“优美”两个形容词来突出颜色和感受,更具有诗情画意和感染力。与上下文能够更好地衔接,展示出诗意的美来才能照应上文表现爆红的原因以及后文让人们“仿佛从丁真的生活世界中看到了久久期盼的诗和远方”,可见原句的表达效果远胜于改句。

  二、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地标或______于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______,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_______,而是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同时,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地标建筑是有“生命”的,其生命力来自于生活。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________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因此,通过丰富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才能使新文化地标实现在与公众的连接中赢得市场。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发轫 融为一体 叠加 联系

  B. 根植 浑然天成 叠加 连通

  C. 发轫 浑然天成 堆砌 联系

  D. 根植 融为一体 堆砌 连通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然而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打造人文景观时也会缺乏对自然的敬畏。

  B. 反之,打造人文景观而缺乏对自然的敬畏,审美旨趣也会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C. 缺乏对自然的敬畏而去打造人文景观,然而审美旨趣也会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D. 反之,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会缺乏对自然的敬畏而去打造人文景观。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通过丰富文化内涵和提高服务功能,新文化地标才能实现在与公众的连接中赢得市场。

  B. 新文化地标通过提升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在与公众的连接中赢得市场的目标才能实现。

  C. 通过提升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新文化地标才能实现在与公众的连接中赢得市场的目标。

  D. 丰富文化内涵和提高服务功能,才能使新文化地标实现在与公众的连接中赢得市场的目标。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能力。

  “发轫”,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车前进,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根植”,扎根(多用于比喻)。语境中指根源在于历史文化,应该用“根植”。

  “融为一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等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等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语境中强调自然景观和环境配合衔接自然严密,如同一个整体,无斧凿的痕迹,用“融为一体”,或者“浑然天成”均可。

  “堆砌”指垒积砖石并用泥灰黏合,比喻写文章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以扩大或加长篇幅,也可以泛指其它;“叠加”使一物与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与之共存,具体可感。语境中指“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随意使用,炫目而无用,应该用“堆砌”。

  “联系”简单的含义是联络、接洽,复杂的含义是事物之间的有机关联,也指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和事物之间所发生的关系;“连通”接连而又相通。语境中指文化设施与地方文化和生活连接而相通,应该用“连通”。

  故选D。

  【小题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之衔接补写的能力。

  前语境为“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是正确的做法,其后形成鲜明对照从反面假设对比,应该用B项“反之,打造人文景观而缺乏对自然的敬畏,审美旨趣也会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A.语序颠倒缺乏逻辑性;

  C.分句间为并列关系,并非转折;

  D.不合逻辑,应该先说“缺乏对自然的敬畏而去打造人文景观”,然后才有“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甚远”。

  【小题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通过丰富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才能使新文化地标实现在与公众的连接中赢得市场”存在两处语病,其一为缺少主语,“通过”和“使”删掉一个;其二“丰富文化内涵和服务功能”,不合逻辑,“和”前后短语词性不同,不能构成并列关系。

  A.并列不当;

  B.“提升……内涵”动宾不搭配;

  C.“提升……内涵”搭配不当;

  D.表达无误。

  现代文阅读:献给艾青的红玫瑰

  高三写作训练:由卞和献璞玉想到的

  高三写作训练:人生须努力,快乐长相随

  记叙文写作训练:失分

  高三写作训练:成长的路上,名人之哲思给予我们的启迪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