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上海的青少年们这样感受榜样的力量
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代代传。今天,是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在上海的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学生们以自己的方式来认识、纪念和学习雷锋。在经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之后,雷锋精神仍然历久弥新。
91岁的老连长记忆中的“雷锋精神”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地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在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有一座雷锋纪念馆。今天,雷锋纪念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雷锋生前所在连连长虞仁昌、三毛创作人张乐平之子张慰军、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班长陈伉等齐聚于此。在这场由共青团上海市委主办的“雷锋精神进校园,携手共叙爱党情”的活动中,他们深情回忆,给学生们讲述他们记忆中的雷锋。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雷锋纪念馆创建于2011年5月4日,是上海唯一的一家建立在中学内的雷锋纪念馆。这些年来,学校将雷锋纪念馆作为德育教育基地,开展长期的学雷锋活动,组织每位学生进行参观,使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让“雷锋精神”在青少年群体及社会中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当年,是我接新兵接的雷锋,”始终站在弘扬“雷锋精神”第一线的雷锋生前所在连队连长、九十一岁的虞仁昌老连长为大家讲述了“我身边的好战友”雷锋的故事,“点名的时候,他排在最后,但声音十分洪亮,笑起来露出雪白的牙齿,他的笑容让我们如沐春风。”讲起雷锋的故事,虞仁昌说,自己虽然已经九十多岁了,但所有的事都记得清清楚楚:“雷锋从小很苦,但生性乐观,他总是在我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带给我们温暖。”
曾经创作了《三毛流浪记》的著名漫画家张乐平,曾经创作了《三毛学雷锋》,用漫画的形式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在《三毛学雷锋》中,三毛还是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子,还是那样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三毛以雷锋叔叔为榜样,主动帮助别人,做好事不留名:为老爷爷打伞,将捡来的钱包交给警察叔叔,为小朋友们分水喝……这一个个简单但又感人的小故事,使得三毛成为小朋友们学习的好榜样。张乐平的儿子张慰军说,雷锋是苦孩子出身,父亲也是苦孩子出身,所以父亲觉得自己和雷锋之间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父亲创作了《三毛学雷锋》,希望把雷锋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张慰军说:“我的父亲张乐平画这个乐于助人的小三毛,就是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够有这样的优秀品质。因为,父亲张乐平曾说:“大树是由苗苗长大的,对苗苗我们要精心浇灌。”
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班长陈伉以一曲《学习雷锋好榜样》为引,为大家展现了一个历经苦难挫折仍坚毅乐观的雷锋。他所在的执勤四支队十中队从1982年开始,每月20日都走上南京路街头开展为民服务,这项传统已经接力传承了39年,已经成为南京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如今,他们的学雷锋活动带动了30多家社会机构参与其中。他动情地说:“今后,无论是时代的变迁,还是人员的更换,我们都会始终把雷锋精神当做传家宝,永久地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在听完前辈们讲述的雷锋故事后,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师生代表签署了《学雷锋倡议书》,倡议每一位青少年都争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播种者,高擎雷锋精神的火炬与时代共同进步。
据了解,本次活动将作为红色网络课程,通过沪江网CCTALK平台向上海和新疆喀什、西藏日喀则、青海果洛、贵州遵义、云南等上海对口支援地区及西部地区的青少年进行线上播出,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雷锋、学习雷锋,引导他们将爱党之情化为报党之行,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代代相承。
四十年“学雷锋”融入课程赋予新内涵
今天下午,市八初级中学以一场精彩的“四史”教育主题活动《学习雷锋四十载,五育并举铸新篇》,与豫园学区、市区新优质项目学校、中华路第三小学、小东门街道以及共建共育的伙伴们,共同见证朝气蓬勃的雷锋精神。
“雷锋”,是市八初级中学的标志。市八初中位于黄浦区老城厢,其前身为创办于1933年的民办斯盛中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市八初中的前身多稼中学就积极响应“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号召,把“雷锋精神”作为“勤朴”校训的精神延续,作为办学的精神内核,距今已有整整40年。
这40年间,“学雷锋”也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创新,赋予新的内涵。20世纪80年代,学校在校园里特设“雷锋像”,组织师生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通过队会、班会大力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校内建立了“学雷锋岗位”,师生周末或寒暑假,定期打扫学校周边的马路,队员们在党员教师、中队辅导员的带领下举着团旗队旗走街串巷,慰问孤寡老人,坚持为弱势群体服务做好事。
20世纪90年代,学校积极响应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求,倡导全体教师弘扬高尚师德,主动为学生服务,深入开展“岗位学雷锋”。同时,学校前身井冈中学较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和丰富了学雷锋的内涵和外延,推动市八初中的内涵发展。
进入新世纪,学校继续深入开展“岗位学雷锋”和“心雨·亲青”心理健康教育。在《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后,学校抓住契机,打造“勤朴育人”雷锋式小公民培育工程,广大教师积极投入“合作学习型”备课组建设,努力追求更高质量的“岗位学雷锋”。学校开展“一班一‘雷锋’”活动,由队员们经过学习研究、民主协商、队会发布、过程监管、期末评估等过程,确定本中队的一名各行各业的“雷锋式”典型人物,实现“寻雷锋、学雷锋、做雷锋”,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近10年来,学校党支部组织青年教师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积极参加上海市肢残人协会组织的黄浦区“智力助残”活动。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号召广大教师发扬雷锋精神,科学防控,悉心指导,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心境佳、体质棒、学业优、习惯好”。
同时,学校根据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倾力打造学雷锋“六大”行动、进行“五导”,倡导教师“岗位学雷锋,课堂重互赏,事事讲奉献,处处作表率”,把岗位成才、服务学生作为崇高师德的完美体现。
40年来,“学雷锋”已经成为市八初中培养和提升师生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和学校特色。
在学习雷锋第40年的时候,学校编制了一出情景剧——《我们》,展示了四十年来,一个个学子、一支支学雷锋小队接力行善,成为公益达人的故事。市八学生们参与设计的一套书签、一组冰箱贴、一个U盘,这些文创作品,成为传播雷锋精神的新鲜载体。
而该校七位雷锋式的老师,先后翻山越岭,为云南普洱大山深处的孩子播种了希望、插上了圆梦的翅膀,共同参与书写了脱贫攻坚这部“写在大地上的史诗”,他们的TED演讲《驰疆援滇 山海情深》,令现场师生动情。
现场,“寻迹‘雷锋’小公民道德实践课程”发布,将学校学习雷锋活动全面课程化,落实课程育人理念。
这门课程建设项目已经成为黄浦区思政科研攻关重点项目,是以该校四十年学雷锋的光荣传统为基础,聚焦初中生道德素养提升,分年级构建“学”“思”“践”“悟”四个模块一体化的课程资源,是市八初中学雷锋教育在新时代的一次再创新、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