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9项重点任务,包括成渝地区将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合理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

  如何推进这些重点任务?

  成都和重庆未来都有哪些动作?

  将给两地居民带来哪些利好?

  今日关注

  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关键词:扩能

  高质量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实施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实现天府国际机场与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运营。推进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改扩建,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提升重庆国际枢纽功能。

  关键词:成网

  着力构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

  关键词:通道

  随着成达万高铁、成渝高速扩容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和建成,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航空枢纽地位更加凸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基本建成。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用,成渝两地形成“三场”航空运输格局,正加速合力构建世界级机场群;成渝高铁提速,成渝中线高铁建设全面启动,正加快建设1小时的轨道交通圈和通勤圈;成都天府通APP和重庆市民通APP同样可以在双城异地使用……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代表的双城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全力推进,带给成渝两地市民的实在实惠已经显现。

   ▲成渝间实现高铁公交化运营1小时直达。新华社资料照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

  要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

  强化门户枢纽功能

  加快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

  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

  基础设施网络

  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作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支撑和保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

  交通基础设施目前建设得如何?

  未来短板应该如何补?

  一起来看看相关部门和专家的看法

  共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双流机场实施扩能改造

  天府机场2023年日均航班将达1138架次

  10月31日

  中国民航正式执行换季航班计划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迎来

  投运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航线转场

  到2023年3月25日完成全部转场后

  天府机场日均航班量将达1138架次

  科幻片 神鸟展翅,成渝添翼

  今年6月27日

  天府国际机场通航投运

  成都继北京、上海后也拥有

  两座国际机场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表示

  天府国际机场投运为成渝地区在新起点上抓住国家重要决策部署机遇提供了重要的推进器和催化剂。有利于高质量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建设,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

  专家表示

  我国机场网络布局总体仍呈东强西弱、东密西疏的态势。加快打造成渝世界机场群的进程,形成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机场群协调联动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机场网络布局,优化提升整个航空运输网络结构,这对我国乃至亚太、全球航空运输格局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数据显示

  目前成都双流、重庆江北两大枢纽开通国内航线超过500条,国内机场覆盖率增至近八成,国际及地区航线数已超过240条。而作为我国“十三五”期间建设的最大规模民用运输机场,天府国际机场近期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0万吨的需求,远期则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280万吨的需求。

   成都市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精神,以提升对外连通水平为导向,强化开放辐射力、枢纽支撑力,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功能。将进一步构建覆盖全球重要政治中心、经贸中心、文旅中心及航空物流中心的航线网络,加强成渝地区机场布局规划建设统筹和航线网络协同拓展。

  《规划纲要》提出

  高质量建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实施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实现天府国际机场与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运营。推进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改扩建,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提升重庆国际枢纽功能。

  强化城市群机场的协同运营

  合理打造世界级的机场群

  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

  成为成渝两地共同努力的目标

  共建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

  成渝高铁实行“4个公交化”运营

  2025年轨道交通总规模达10000公里以上

  9月26日上午

  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成渝中线高铁建设

  全面启动

   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等级高速铁路,同时也将成为成渝两地间最短的高铁,成渝双核的时空距离将再一次拉近,将进一步完善西南地区路网结构,极大便利沿线群众出行,强化重庆、成都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服务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

  作为沿江高铁的一部分

  成都至上海的铁路旅行时间将再次缩短

  全程仅为7小时

  届时,成渝地区与长三角

  这两大经济圈联系将更为紧密

   成渝中线高铁

  连接的不仅是成渝两座城市

  打开的更是

  “双循环”下城市的新发展格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看来

  发达的立体交通体系是世界级都市圈的重要标志,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服务国家大局的关键抓手。

  在今年初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出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同时以这4个“极”来建设面向世界的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次在国家重大规划文件中与其他3个发达城市群处于同一等级。4个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着力构建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这无疑是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再次按下“快进键”。

   目前

  成渝间最快的铁路通道成渝高铁实行“4个公交化”服务模式运营,两地最快1小时就能实现直达;成都至成都平原城市群日发动车提升至329对,提升157%,日均客流量增加至25万人次,平均发车间隔缩短至25分钟,成德、成眉间平均发车间隔缩短至20、24分钟,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雏形初现。

   合力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

  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数占比超30%

  到2025年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

  今年1月

  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从成都和重庆发车

  驶向欧洲的波兰罗兹和德国杜伊斯堡

  从此,成渝两地开行的中欧班列

  全部冠以“成渝”名号

  再不分彼此

  目前,成渝两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16000列,特别是今年以来,中欧班列(成渝)号开行数量超35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30%以上,成为行业“领头羊”,联接境外61个城市及境内20个城市,助推成渝双城加速融入全球经济格局。

   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表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还需要加快建立全方位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也认为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高质量的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重构区域经济版图,更好支持成渝地区内的城市实现协同发展。

  根据《规划纲要》

  加强成渝两地协调联动,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打造西向开放的前沿高地,紧密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统筹优化中欧班列(成渝)去回程线路和运力等,探索国际贸易新规则,提高通关便利化,增强国际竞争力。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建议

  成都要积极打造“海陆空”广覆盖、集成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铁路、水运、航空、公路等多式联运;加快建设以成都为核心的亚蓉欧“空中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立体大通道体系,推进成都全球供应链枢纽城市建设,由此形成对外开放、对内开放的双向扇面,将成都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门户枢纽。

   合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未来,随着成达万高铁、成渝高速扩容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和建成,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化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初步建成,出渝出川四向通道基本形成,航空枢纽地位更加凸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基本建成。

  成都行动

  成渝铁路扩能 成渝等高速路扩容

  成都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正深度推进成渝融合,强化“双城”交通战略协同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航空

  将推动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协同运营,推进“48+14+30”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布局,优化航线网络结构,提升亚蓉欧航空枢纽。

  铁路

  将加快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川藏铁路成都枢纽引入线等铁路项目规划建设,协同推进川藏铁路建设、隆黄铁路改造、黄桶至百色铁路建设,推动成渝铁路扩能改造,构建“四向八廊”出川铁路大通道,畅通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高快速路

  加快推进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德都段等高速公路建设,实施成乐高速、成南高速、成绵高速、成渝高速等高速公路扩容改造,推进天眉乐高速、成汶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形成外联内畅的高速路网,全面融入国家“71118”高速公路网。

  物流

  将推进“四港六中心”物流枢纽节点建设,打造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促进成都、重庆港口联动,打造成渝国际班列运输品牌,推进成德眉资物流产业同城化发展。深入实施三批次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支持发展铁路专用线,突出内陆开放口岸特性,创新发展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完善“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站点”三级物流配送服务网络,促进交邮融合发展。

  蓝图引领新征程

  助力成渝“双圈”建设

  成都将以奔跑的姿态

  奋勇前进!

  主管:成都市交通运输局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赵丹丹、孙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