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考研复试,初试差距60分,逆袭淘汰掉第一名,厉害了陈同学
大家好,现在22考研复试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而今天关于考研复试出了一件大事情,这件大事情就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拟录取名单。相信关注考研的同学和家长都有注意到这件事情,甚至有些同学和家长已经参与到这件事情的讨论之中。
目前这个事情仍处于热搜的第一名,热度居高不下,可见这件事情确实是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但是今天我并不是想作为一名吃瓜群众来讨论这件事情。
我想说的是,陈同学以初试60分的差距逆袭掉第一名,这件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考研复试面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其他同学有什么可以借鉴?考研复试面试对录取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考研复试面试很重要,这一观点是我这两年一直在强调的,因为从历年的经验来看,所有实现逆袭的考生,无一不是在考研、复试、面试中表现得比较惊艳的。
考研复试面试的主观性非常强,如果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能够凭借某一点打动导师们,那你的复试成绩一定会非常好,这个时候复试结果就足以撼动初试结果。
我一直认为复试面试非常重要,但是不得不承认,陈同学这次又刷新了我对复试面试重要的认知,因为可以清楚地看到北京协和肿瘤学专业初试第一名同学的成绩是390分,她的复试成绩是77.93分。
拟录取名单
77.93分这也不是一个很低的分数,可以看出来初试第一名这位同学也很用心的准备了复试。但是谁又能想到初试331分的陈同学对复试面试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这位同学复试成绩高达九十多分,九十多分是一个什么概念?
以陈同学初试成绩来看九十多分,基本上就意味着这位同学复试面试的成绩接近满分,更意味着他要打动每一个导师。
这不由得让人好奇,这位同学究竟是凭借什么在复试面试中取得这么高的分?于是通过对整件事情的梳理,我找到了其中的原因。
逆袭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是想要实现逆袭却非常不容易,尤其是像陈同学这样实现超大差距的逆袭,通过对事情的梳理发现,这位同学能够实现逆袭是理所当然的。
第一,这位同学在本科期间发表了一篇影响因子为6.58的SCI期刊。说实话,这种层次的期刊是很多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发不出来的,很遗憾,这其中也包括我。
研究生的终极使命就是搞学术研究的,导师们也是非常看重科研能力的,这位同学在有如此强悍的学术成果的情况下,受到导师们一致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这位同学在复试之前是报了考研复试指导班的,在考研初试第一名,对考研复试、面试还不是特别了解的时候,这位陈同学已经深入地在学习复试面试技巧了,大到怎么做自我介绍、导师都会问什么问题、怎么回答导师的问题;小到怎么穿着打扮。两位同学压根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初试第一名被逆袭也就更不足为奇了。
目前复试还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还有很多同学还没有参加复试,那么这件事情能够给同学们什么启示呢?
第一,即使抛除掉初试成绩的影响,所有的同学也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表面上看起来大家都是一样的,其实背后你压根不知道其他同学做了多少努力。这其中有多少同学是有科研成果的,有多少同学是报过复试辅导班的?又有多少同学是联系过导师,还有多少同学适合导师面谈过的,你压根无从得知,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地去准备,因为即使最后一名也有逆袭掉第一名的可能。
第二,考研复试面试技巧真的很重要。复试面试,成绩完全取决于导师们的主观感受,一个有认真学习过复试面试技巧的同学和一个没有认真了解过的同学给导师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失之毫厘的表现最终在分数上就会差之千里。
所以尽己所能地去了解复试面试,准备复试面试,一定不会有错。
最后我想说的是,同学们一定不要给自己留遗憾,北京协和的这位初次第一名的同学后,不后悔,我不知道。但是我相信如果他能够早知道这个结果一定会更加努力地来准备他的复试面试。
可惜的是,人生没有如果。失败了就是失败了。
但是可以猜测的是,这位初试第一名的同学。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都是不错的,应该也可以调剂到一处不错的学校。
关于北京协和考研复试逆袭的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点赞、评论以及留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