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历史谈恋爱”的北大宣传片

  长江商报消息 近日,北京大学为纪念114周年校庆而拍摄的宣传片《男生日记》诞生。它一改此前北大校园宣传片中侧重介绍历史文化的风格,讲述了北大“理工男”何小冬与“艺术女”江小夏的校园恋情。该片导演、北大艺术学院副教授陈宇称,以爱情切入旨在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5月10日《新京报》)

  将北大114周年校庆宣传片拍成有关爱情的“微电影”,打破了传统叙述模式,这种改变也引起了争议,有人认为北大宣传片应该灵活多样,关注“草根”学生的成长,有人则认为北大校庆宣传片不应脱离北大的辉煌历史。

  对于以上两种意见,我更倾向于前者。传统的校庆宣传片,往往由以下元素构成:一是,历史上诸位风云学长留下的古训、轶事和优良传统;二是,现任校长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地在谈改革,誓要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名校;三是,知名教授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这样的校庆宣传片故然全面,但也死板僵化,了无新意,对于大学真正的主人大学生而言,更是一种忽略。

  不可否认,北大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但学生才是北大的主人,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及成长经历,会让北大“接地气”,而“接地气”也是北大精神之一。1924年,梁漱溟先生离开北大,当有人问及此事时,梁漱溟先生回答说:“因为感觉当时的教育不对,先生对学生毫不关心。”

  重塑北大的辉煌,不需要每天都把蔡元培挂在嘴边,需要的是北大人脚踏实地地去实现改革,需要正视种种问题,需要打破行政管理体制,实现学术自由发展。

  ◇ 王传涛(山东 教师)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