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南方依旧“高烧不退,重回盛夏,为啥今年气候如此反常?
最近,四川盆地、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等地将出现明显降水,华北北部等地10月6日的不足15℃,一些地区更是冷得犹如11月,最低气温10℃线则将向南推至华北南部-陕西关中一线,偏北的地方最低气温更是会降至冰点以下,寒意加重。
而在华北方降温剧烈秋雨不断的时候,降温剧烈的时候,南方却持续高温。在国庆假期期间,合肥、武汉、长沙、南昌、重庆均达到35℃以上高温天气;其中,合肥和重庆再次刷新了当地最晚高温日纪录,武汉、长沙、南昌则是追平了最晚高温日纪录。
而到了10月5日,江南大部、华南、江汉、重庆等地有35~37℃的高温天气,局地可达38℃。通常来说,江南一带平均在9月22日前后入秋。而今年,超长待机的夏天将导致凉爽的秋天遥遥无期,以江苏为例子,去年国庆节期间江苏入秋,今年的情况可能要延至10月中下旬。
你在北方瑟瑟发抖,我在短袖空调,
为啥今年气候如此反常?这和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有关。
高压是什么
副热带高压是一个水平范围非常大的高压带,是一个暧性高压。副热带高压带平均位置在副热带地区,大约是南、北纬30度附近。
以北半球为例,整个中纬度的太平洋和大西洋都是它的势力范围,台风也算是比较大的天气系统,但与副高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而只能在其边缘活动,并受其控制。
副高”形成原理并不复杂,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是导致其“诞生”的主要原因。由于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导致该地区的空气上升,到高空后就会向极地方向流动;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使得气流不断发生偏移,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就越大,致使在副热带地区,气流基本变成了自西向东流动,并对后续到来的空气进行阻碍,使得该地区上空空气聚集且被迫下沉,于是便产生了“副高”。
当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该地区的长期高温干旱,在副热带高压的南侧,是台风频繁活动的地区,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和西北侧,由于西部的偏南气流从海上带来大量的水汽,当遇有西风带低压槽或低涡等天气系统时,会产生大范围的雨带。
从1月到7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呈现出向北、向西移动和强度增强的趋势;从7月到1月,副热带高压主体则有向南、向东移动和强度减弱的动向。因此,它季节性地北跳和南撤伴随着某些地区的雨季开始或结束,而它的异常与必将导致大范围的旱涝。
异常何时结束
这也是为什么会南方罕见高温、北方雨水频繁打卡的原因。今年副热带高压非常强势,且位置偏西、偏北,导致在其控制下的南方大部热气腾腾,
而副热带高压北抬,冷暖空气的交汇之下,导致了北方这段时间降雨不断,再加上国庆期间冷空气的助攻,更加剧了北方气温的下降。
而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作为“母亲河”,黄河7月-8月的主力降雨季,并没有形成洪水,9月底形成1号洪水,今年9月着实可以用“奇葩”来形容。究其原因,都怨不按“常理”出牌的副热带高压异常所致。
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分析,目前中欧美三方的气象机构数值预报依然给出,在10月5日时,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比还要强。即便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而如此强的副热带高压,直接导致了南方高温不断扩张并具有极端性。
另外,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域水汽条件相对比较充足,所以主要以闷热为主,由于湿度较大,体感温度往往比观测气温高,人因此会感到闷热难忍,南方更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感觉如此难熬的原因。
当然,副热带高压是不可能不挪窝的,随着国庆假期的结束,
随着副热带高压减弱南撤,南方的高温将逐步减弱、缓解。
未来可能更加频繁
早在2013年的时候,北京大
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胡永云教授就指出,从最近几年的气候资料分析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随着全球变暖在不断向北发展。当然,它的移动很缓慢。而这也就造就南方干旱、偏少而北方降水偏多的这个形势。
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李维京也曾表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会形成北涝南旱的趋势。我国的有非常显著的年代变化特征。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70年代,主雨带在北方。到了80年代,主雨带在长江以南地区。到2000年以后,雨带逐渐向北移。近几年来,整个降水带向北移。未来,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我国主雨带很可能北移。
也就是说,这样的异常气候情况,在未来可能会更加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