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教师罗树枌:结网联动关爱下一代 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大洋网讯 在黄埔区萝岗社区,有一位备受民众尊敬的老干部罗树枌,他是一名教师,毕生秉持“坚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人生准则;如今虽然已从教育战线上退休多年,罗树枌却从未退出自己“教育者”的角色,被萝岗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大家长”。

退休15年来,罗树枌坚持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以“党建带关工”,通过“关工 社工 义工”,将三支队伍扭成一股绳,扎扎实实为青少年办好事、办实事。在他的协调帮助下,社区连续15年零辍学、零吸毒、零安全事故、零犯罪。

罗树枌

有事就找“大家长”

退休之后,罗树枌比以前更忙了。位于萝岗街的“香雪人家”是他的“第二战场”。2013年,已过古稀之年的他把关工委的工作点设在这里,将满腔的热情又投入到了关爱下一代工作中去。

罗树枌身材高大,还是洪拳的传承人,走起路来健步如飞。不过由于年轻时习武落下的骨伤,罗树枌现在上楼梯时只能扶着栏杆一阶一阶地挪。他笑着说,这不算什么,只要有学生或家长找上门求助,他一定第一时间赶到场。

几年前,在罗树枌曾经工作过的中学,由于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最后引发双方家长的争吵,双方僵持不下报了警。事情很快就“转”到罗树枌这里来了。接到电话后,已经退休多年的他马上赶到现场对双方进行调解,矛盾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家长们领着孩子离开时都感慨说:“我们就服罗校长。”

还有一次,一位外来务工者带着孩子在广州生活,由于没有广州户籍,孩子面临失学危机;后来这位家长听说了萝岗社区有一位“大家长”罗树枌,就径直找到了他的办公点求助。在罗树枌的帮助协调下,孩子最终顺利入读。

虽然为民众做了很多实事,罗树枌却谦虚地说,自己已经是“老一套”,真正有带动力的是知识文化水平更高的年轻社工和义工们。“我发现社区的孩子们可以跟年轻的社工和义工们一起打球,一起聊天,成为相互信赖的朋友。他们可以更好地融在一起,这样指导工作就有了效果。”

在教育领域耕耘几十载的罗树枌敏锐抓住这一特点,不断调整工作方法。2011年4月,萝岗街综合服务中心成立;2013年该中心关工小组成立。罗树枌作为幕后的“总指挥”,将关工、社工和义工三支队伍拧成一股绳,真正实现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全覆盖”。

全方位帮扶“后进生”

萝岗社区是“村改居”社区,很多居民都曾是洗脚上田的农民,而当不再务农后,部分闲下来的居民甚至因为生活空虚走上了吸毒的道路,这一度对社区里的未成年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发现这个问题后,从事了一辈子教育事业的罗树枌十分忧心。他立即行动起来,以学校为平台,开展了系列讲座。

讲座先后邀请国家、省、市的专家组成讲师团,并编制了婚前教育、胎教、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教材。自启动以来,每次讲座都大受欢迎,现场200个座位都座无虚席,还有不少家长站着听。

此外,为实现帮扶“全覆盖”,罗树枌在社区辖内的几所学校中,最大限度地综合采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把小学、初中、高中(中技、中专)阶段的学生全部纳入视野,编织了严密的教育网络,构筑了“坚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工程。

罗树枌的工作方法是:结网联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去帮扶“后进生”。每学期初,每班选定2-3名“后进生”,由班级组织重点帮扶;每年级选3-6名“后进生”,由年级进行帮扶;每校选5-6名“后进生”,由校组织进行重点帮扶。同时,社区关工委组织“五老”队员对3-5名“后进生”进行重点“一对一”“二对一”“三对一”“多对一”帮扶。这样,就把最需要关注的学生全部兼顾到了。

在这一过程中,罗树枌所领导的社区关工组织主要是进行协调沟通,一旦有人需要心理、经济、就医或求学等方面的帮扶,他就会带头去找教育局、学校、社区、村委、街道等有关部门,“将所有的力量都整合起来,一起发挥作用,不脱钩,这样从源头上就能抑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罗树枌说。

新方法很快奏效,萝岗社区连续15年实现了未成年人零辍学、零吸毒、零安全事故、零犯罪的目标,也因此成为了全市关工工作的闪亮品牌。

坚信教育的力量

作为一名有着42年教龄的“老园丁”,罗树枌心里始终保持着浓厚的教育情结。在家里,他存放着一叠厚厚的荣誉证书,各式各样的称号都是对他工作的肯定,而在奖状的背后,也都凝聚着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

罗树枌依然记得,2011年的一晚,某中学两名女学生在河岸散步,突然闯出两名男子把她们拖拽入河道旁的花丛内抢劫,并企图强奸。两名女学生虽最终得救,却受到了很大的心理创伤。

罗树枌得知此事,非常震惊,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让香雪人家青少年服务中心的社工给两位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考虑到对女孩心理和隐私的保护,并不适合我出面。”虽然只能“躲在背后”,但罗树枌请了一位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教师为她们提供心理疏导。

在这两名女学生接受心理疏导期间,罗树枌时常向工作人员询问她们的情况。在各方的努力下,这两位女学生很快走出了心理困境,重新投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我坚信教育的力量。”罗树枌说。在他看来,只有教育工作者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中,每一个学生才能够健康地成长。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蔡凌跃 程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