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山东方案”:高校设必修课,中小学纳入教师考核评价

5月25日是心理健康日。今天上午,山东省教育厅举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闻通气会,就日前山东省教育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解读。《意见》提出,高校要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并设置学分,把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纳入各学科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支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本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分挂钩,设置2学分、32—36学时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有轻度抑郁的比例为17.2%,有重度抑郁的为7.4%;大学生有轻度抑郁的比例为18.5%,有重度抑郁的为4.2%。山东省教育厅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冯继康说,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还不健全,服务和管理能力较为滞后:很多地方、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误区,未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不足、专业素养不高;心理健康教育场所功能不全、利用率不高,因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自残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现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师生心理健康需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健康工作体系迫在眉睫。
《意见》强调,各地各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建立健全课程体系;明确要求普通中小学要开设心理健康校本课程或专题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办好《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高校要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公共必修课,设置2学分、32—36学时,鼓励开设各具特色的选修课程。
《意见》还提出,强化咨询干预体系,强调加强咨询(辅导)服务,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向学生提供系统、专业、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与咨询服务,提出学校可通过购买专业服务等形式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处置机制,要求学校完善心理测评筛查方式,优化量表选用,每学年至少开展1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筛查,对重点群体加大筛查力度,及时制定干预方案和救济措施。提出通过医教结合、医教协同方式,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强调建立心理建档转接机制,面向所有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健全学生心理档案转接机制,强化学段之间的联动配合;要求遵循保密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保护学生隐私,杜绝信息泄露。强调推进大中小学全部建立心理辅导室(教育与咨询中心),规范运行使用,提出2023年前建设50个高校心理健康省级示范中心。

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享受班主任(辅导员)同等待遇

《意见》明确,要加强专兼职教师配备,各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超过1000人规模的学校必须配备专职教师,酌情增加兼职教师配备,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解决;各高校按师生比不低于1:4000比例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校至少配备2名,要求各学校于2022年前配备到位。
明确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抓好专业系统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对专职教师每年应进行不低于40学时的专业培训。
同时,《意见》强调,要完善评价保障制度,中小学要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纳入各学科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每位教师重视和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岗位职责和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内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面向师生和家长开展的各类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活动等计入教学工作量;高校要将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纳入专职辅导员序列管理。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

课程教学是教育的基石,也是相关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以前,大部分地方、学校都没有开设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或课程,教育内容分散在安全教育、思政课等课程中。此次《意见》也明确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并对大中小学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具体规划和要求,为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坚持“大健康”理念,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整体联动。在学校内部,通过把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纳入各学科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各类教师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等方式,引导每位教师重视和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家校共育方面,要求学校每年对学生家长开展至少1次心理健康知识培训,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等平台强化协调联动。在社会层面,推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加强与文明办、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以及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等沟通合作,建立沟通协作和联防联控机制。特别是通过医教结合、医教协同方式,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机构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心理危机转介绿色通道,及时转介疑似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
据悉,山东教育厅还依托山东师范大学设立了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计划通过经费支持等方式,推动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于2022年底前设立本级中心,统筹利用资源,强化指导调度,为《意见》各项工作推进落实提供平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