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金老师谈“临川一中高二学生跳楼之事”真相的背后值得反思
时隔一个月,我想再次谈及临川一中高二年级学生跳楼之事,现在从媒体到舆论大家都在批判“唯成绩论”“考试机器”体制内学校的教育问题。
是的,唯成绩论,和把孩子当成考试机器的体制教育确实很残酷,很压抑,但是今天我想说:
家庭教育在干什么?去了哪里!!!
回顾事件:
10月18日下午16时43分左右,抚州市临川一中一名高二年级学生从教学楼六楼坠楼身亡。事发后,当地警方及有关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临川一中20日下午,处理此事的当地警方告诉记者,18日下午17时左右他们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民警发现一名学生倒在地上,身旁一摊鲜血,120工作人员已赶到现场处置。后经法医、医护人员确认,其已不幸身亡。
通过调取视频发现,其是18日下午16时43分左右从事发地两楼中间六楼顶跳下的。他还留下了两张纸条。
据说,这是学生写下的遗书(来源于当地百姓,如不属实,可联系删除)一张是告诉其妈妈有关物品信息的纸条,另一张为“一些话”。在该张纸条中,其称在初三时就有这个想法,但介于其爸爸的希望和老师的劝慰,就坚持下来了。“也考上了高中,还出去散心了,后来以为所有不好的情绪都消散了,但事实上,它藏在了某个地方,不胜言表......”,同时表示,一切与他人无关,与学校也无关,并向同学、老师、家人道歉。
在这份遗书中,当事学生为了避免让学校陷入漩涡,特别说明了“与学校无关”,可见这位学生一定是非常善良的。
家属还是像很多个类似悲剧中的家属一样,在校门前追念孩子我理解家属失去挚爱的悲伤,青春年华就这样告别世间,孩子是家庭走下去的希望,从妈妈十月怀胎到养大成人...我们深痛的感到惋惜斯人已逝,但悲伤的故事却继续留在了人间。
有的媒体为此发出疾呼:“痛心!开学没几天,已有多名学生跳楼!是时候打碎‘唯成绩论’了”!
(此图来源网络网友评论如有瑕疵请通知我删除)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如此的脆弱,
生前,父母“家庭教育”去了哪里?
这些血淋淋的事实,无不诉说着我们家庭教育的问题(今天先不说学校教育):
①父母与子女的长幼颠倒
②品德与知识的本末颠倒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中国儿童自杀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8个自杀未遂。
自杀的具体原因众多,归纳起来无非心出了问题:对外界环境不适应,和内心期望不匹配,内心痛苦,不愿再苦下去。
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不同的命运,顺藤摸瓜,我们来找找根源。
生而为人,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先入为主,成为人一生的底层代码。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很多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是没有什么教育的,只是任由孩子随意长大而已,到了年龄就送到学校,总认为上了学才学习,殊不知,学校更多的是学知识,而更重要的孝悌忠信仁义礼智的德行基础构架底层代码,在上学之前不知不觉已经搭建的差不多了。
自杀
的终极来源逃不出“溺爱”,剥夺孩子的体验,过渡的包办代替,让孩子体验的全都是不劳而获,唾手可得,长此以往,形成惯性,俗称“惯的”。时间越久,孩子就越认为人生就是这样的。当挫折来临时,特别不习惯,受不了就会崩溃。
长幼颠倒的伦理不排除独生子女的历史原因,也不排除理性缺失的感情泛滥。失去了对长辈的尊重的教育,对老师的敬重也荡然无存,对学问的敬重亦烟消云散。
任何人对一件事没有恭敬心,俗话叫不上心,肯定做不到最好,孩子对学习不上心,根本不是方法技巧的问题,而是对家里长辈的恭敬心没有了。“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对谁恭敬区别不大,保持恭敬心最重要。
家庭教育的理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三观。三观又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溺爱如同溺水,同样是溺亡。一个是身体在水里溺亡。
一个
是心灵在爱里溺亡。
为什么您的孩子抗挫能力差?
其实,孩子的抗挫能力差,和父母的不正确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总是过于精心地去照顾孩子,处处为孩子架桥铺路,总给他放在安逸的环境中,难免会使孩子经不起挫折,耐挫能力随之变得越来越差。
说到这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个故事:
飞蛾在从蛹变茧的时候,翅膀会很柔软。到了破茧而出的关键时刻,它必须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才能使身体的体液流到翅膀上,从而使翅明变得充实而有力,支撑它在空中飞期。但是有个人不了解这个道理,他看到一只飞蛾在破茧时努力挣扎的样子,觉得很可怜,就用把小剪刀帮它在茧上剪了一个洞,好让它早点儿出来。结果,飞蛾虽然很快从茧中爬了出来,但由于身体臃肿不堪,翅膀软弱,跌跌撞撞爬了没多远便死了。
飞蛾蜕变的故事和我们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非常相似。
作为父母,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谁不想让孩子少受委屈?可是,如果孩子总是在父母温暖的羽翼下成长,一旦生活在艰苦环境中, 孩子就很有可能一下子被打垮。
所以,劝告父母们,爱孩子,就不要总是为孩子创造顺境。大胆放手,能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使孩子将来更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
那些因为升学、考试,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被层层包办的诸如此类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就是我所说的“生活得太简单了”,这种简单与社会的光怪陆离之真像相矛盾,这显然是不行的。
·
也许有人无奈,也许还有人会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升学压力这么大,我们不这样怎么行!竞争这么大,孩子就得全心全意的投入学习、投入应试,考个好成绩。
没错,这样的疑问,我也曾自问过自己数回!但冥思苦想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因为挫折教育,太重要!如若缺失,你的人格将不健全!
这个世界有无数种方式生活,也有越来越多的成功的道路。
当然,如果你就确定了,就要用考试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就要一条道走到黑,你也可以选择复读几年。古代四五十岁,甚至更大岁数,还要一心考取功名的人,大有人在。(快看君的这个举例,已经不太能适合今天的社会生存形态,不必生搬硬套,我只是说明这个意思。)
你复读个三年,没问题吧?新东方总裁俞敏洪,阿里巴巴马云,不都是复读了三年才考上大学的吗?干嘛那么急呢,把太多的人生应当经历的东西全舍弃掉!
整个人生搞得只有考试,其它的全是次要的!这样的人,叫人吗?考试机器罢了!
我不是说,别的就不好!但人生总得有个主次之分,这世上也不是好事永远发生在你头上,在我看来“挫折教育”是极重要的,是绝对不可以缺失的!如果命运需要你抉择,请选择过一个“完整的人生”!
唐寅书法只要人还在,一切就有希望
今天的社会,人生的出路越来越多。
没错,也许你还会强调“读书是成本最低”的出路。(没读多少书,步入社会后,想取得成绩会困难得多。我绝不是否认这一点。)燃点金超侃教育借这个例子告诉大家,不要为了读书,也缺失了“挫折教育”。
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因为考场作弊,而被下狱,屁股被打得皮开肉绽的。(也有考证说,不是他作弊,是冤狱。但因为牵涉作弊,坐牢是事实。)即便这样不顺,斯文扫地,他也并没有选择以结束生命这种方式来抗争。也许他后来贫苦潦倒,但他还是在书画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鲁迅也是受害者。他的爷爷周介浮(又叫周福清),曾卷入过科场作弊案。这直接影响到鲁迅的父亲周伯宜,被革了已经考取的秀才功名,郁郁寡欢而早逝,从此家道中落。鲁迅本人虽也深受影响,也许他也曾抱怨过,甚至咒骂过。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后成为文坛巨人。
论挫折、论作弊,这两位大名士,不可不谓悲惨。但他们后来,都熬过来了,都活出了自我。
作弊绝对不是好事,不值得提倡。但也不是什么大事,快看君今天就自爆了,我大学的时候也作弊过,也被监考老师,把小抄收走过!但我还是皮糙肉厚活下来!虽然不算成功,但个人过得,小日子也算是怡然自得!因为我知道,生活还会有无数的比“作弊被抓”要苦难百倍的事,在等着我。
遇到挫折,不管你做什么,永远不要选择结束生命这种方式,就一定还有希望!
鲁迅故居郭德纲的事迹,基本都了解。他曾经穷困潦倒到没钱吃饭是常事。他有一段对话,很精彩,今天快看君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主持人问郭德纲:活的明白,需要时间吗?
郭德纲答:不需要时间,需要经历。一个人三岁经历一件事就明白了,有人活到95还没经历这个事他也明白不了。但是吃亏要趁早,一帆风顺不是好事。从小到大的娇生惯养,没人跟他说过什么狠话话,六十五岁走在街上谁跟他一瞪眼当时就猝死。从出生就挨打一天八个嘴巴,这到25岁,铁罗汉活金刚一样什么都不在乎。所以吃亏要趁早。
说实话,老郭这段话,说的非常糙!但很生动,意思也到位,吃亏要趁早,一帆风顺不是好事!简单到生命的前20年,只有考试、只为了考试,更不是好事!
过分溺爱,养出"玻璃心"的孩子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在世界孩子溺爱指数排名中,中国父母勇夺第一。心理学家调查显示,我国有46%的儿童,不同程度地患有"玻璃心"。而家庭的过分溺爱,娇生惯养,是孩子养成"玻璃心"的主要原因之一。被过分溺爱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机会经历自然的风雨。但孩子终究要脱离父母的羽翼,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一旦面对真实世界中的风浪,他会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应对,甚至整个人都被击垮。
大多数的家庭都在说一个问题,尤其是妈妈:现在不是旧社会,不是在棍棒下的教育孩子,没错。但更不是在“喋喋的说话,一口一个宝贝,你没事吧,怎么了,妈妈爱你”百依百顺下的让孩子成长,爷爷不能说、奶奶不能说、爸爸更不能说...小时候孩子哭就得赶紧哄,要什么就得给买什么,这就是习惯。长大后改不掉的
从小娇惯,花钱大方,不做家务的女孩子,长大结婚后会受很多委屈。
我的表妹,是个独生女,姑父母很宠爱她。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从不做家务活,花钱还大手大脚。因没有好好读书,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找了很多工作,最后都因受不了加班而辞职。
后来结婚了,刚开始一年,也是因为怀孕,婆家对她很好,让她在家安心养胎。她因此也没有出去找工作,家务事也不用她帮忙做,日子过得和在娘家差不多。
生下孩子后,问题就出来了。我们也知道照顾孩子是很辛苦的事,婆家稍有照顾不周,她就动不动发脾气,闹情绪。最后老公受不了,出去打工了。婆婆也是不闻不问,她一个人带孩子,越发辛苦,脾气也越来越大,最后导致了产后抑郁症。
好好的一个女孩,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她的婆家是有责任,没有尽心照顾,没有做好产后心理疏导。可是更大的责任还是在于自己,从小到大,哪里会吃这种苦?哪里会想到要遭遇这么冷漠的对待?巨大的落差,导致心里失衡,烦燥,焦虑,思想上便开始走入了极端,从而产生了抑郁。
人生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无常才是生活本质,艰难困苦才是我们活着的常态。
你必须了解这一点,否则你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人”,你对很多东西的认识,也可能会有失偏颇。
以上是《燃点金超侃教育》很真诚的,但又略显笨拙的一点人生感悟。与有缘看到此篇的朋友们,共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