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瞩目!在这份重量级排名中,苏州大学位居亚太18、全国14!
日前,自然指数官方网站发布了“2021亚太地区自然指数”,经过统计后,苏州大学在亚太地区科研机构/大学综合排名中表现亮眼,以432篇文章、208.38贡献额位居亚太地区高校第18、国内高校第14。
自然指数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目前已成为评价科研机构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的重要指标。自然指数主要对前一年各科研机构在Nature、Science、Cell等82种自然科学类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型论文数量进行计算和统计。82种来源期刊分为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学四类。
不仅在亚太地区自然指数排名榜单上表现亮眼,在亚太地区化学领域排名中,苏大也展现出了不俗实力,以265篇文章、145.34贡献额位居亚太地区高校第12、国内高校第11。
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温班克斯(David Swinbanks)说:“亚太地区的科研产出增长迅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这一趋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的巨大贡献。”与国同行,在《自然》杂志发布的自然指数报告中,苏大被誉为近年来“全球上升最快的高校”。学校实施“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
2019年,学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7项,其中重大项目5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重大研究专项项目立项数均位列全国首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位列全省首位。东吴智库入选“中国核心智库”和“中国高校百强智库”;近5年在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位列全国第23位;
自然科学领域方面,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8项,位列全国高校第18位,连续八年稳居全国高校20强;资助直接费用16431万元,资助经费位列地方高校第1位;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5项、青年科学奖1项。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4项、课题10项,获批国防重大项目1项。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400篇,其中SCIE收录2684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4位。截至2020年2月,学校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生效的专利转让累计702项,位列全国高校第十位。
2020年,苏大科研团队瞄准“卡脖子”问题、聚焦社会关切,日夜攻关、孜孜以求,带着苏大磁场探测技术的“天问一号”奔向火星,“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成功获批,学校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有3位老师当选发达国家院士,17位老师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何梁何利奖、吴阶平医学奖、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项中,苏大的老师均榜上有名。
在2021年1月最新公布的ESI全国高校排名中,苏州大学位居全国第19名,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科研实力。
回望过去,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征程漫漫。苏州大学将继续努力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步伐,努力将苏大建设成为拔尖人才培养的丰沃之地、科学技术创新的蝶变之地、思想火花迸发的策源之地、世界文明交流的融会之地和大学形态重塑的引领之地,再造一个“新苏大”!
素材来源苏州大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