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活动,存在一定的扁平化特点
“互联网+”形势下的汉语国际教育活动存在一定的扁平化特点,在教育领域中,教育管理扁平化与网络化是“互联网+教育”拥有的网络状结构所决定的,其将教育管理、教师、学生相衔接。
一、基于“互联网+”背景的汉语国际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现状分析
“互联网+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实现途径,社会上涌现出了大量的学习平台,这种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日益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元,以及结合了大数据的个性化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与教师的欢迎。面对数量及种类如此繁多的学习平台,不禁要思考,这些平台的教学质量怎样?教学效果如何?什么样的学习平台是优秀的学习平台?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一个科学明确的评价标准来进行判断。
首先,评价活动太过表面。以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体系下,所遵守的教育观念为应试教育,也就是围绕学生学习成绩优化教学体系,教育评价则紧随此状况,促使各种评价活动开展具备显著形式化特性。就教师视角分析,大部分高校教师并未直接深入分析问题,而且以应付检查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评价。而高校大学生尽管是“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评价的主要参与者,但是随意性却非常大,甚至在涉及利益纠葛时,根本无法客观评价。此外部分高校既有汉语国际教育评价标准依旧存在表面化特点,导致很多教师为了顺应教育评价要求选择相对统一的教学方式与风格,不再尝试创新或者引进个性化汉语国际教育模式,导致教育评价目标根本不能有效实现。
其次,评价应用太过功利。高校汉语国际教育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功利性特征,对于评价的实际应用十分不健全,部分行政管理部门只是为了单纯的完成评价任务而进行评价,而教师则是为迎合评价标准盲目进行教育活动调整,均未深入考虑是否与汉语国际教育需求明确相符。基于“互联网+”的汉语国际教育评价体系的实施流程很快,在评价结束之后,行政管理部门极易忽略评价结果的实用价值,导致无法有效应用。在现阶段高校汉语国际教育评价体系中,大部分高校以评价结果为教师晋升或者职称评选的标准,几乎不会关注教师的具体发展状态。而由于高校汉语国际教育评价应用存在功利性,不只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教育活动热情与积极行,使得其盲目追求迎合评价标准,且还会阻碍教师对于教育活动的深刻反思,导致无法实现教育评价本质目标。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的汉语国际教育评价体系创新变革措施
(一)采取多元化且全面化的“互联网+”教育评价方式
在以往教育模式下,教育评价方式太过于单一,常常只采取考试成绩的形式检验学生最终学习成果,但是对教师的教育评价通常选择督导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这一传统评价方式尚且无法客观公正且全方位地反映出学生掌握程度,也根本不能切实体现教师教育质量与水平。而且此评价方式过于片面化,致使学生个体差异被严重忽视,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实现综合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散,进而阻碍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成长。而基于“互联网+”的汉语国际教育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还可推动个性化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实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学习呈现出碎片化与个性化趋势,也不单纯局限在课堂环境下衍生的学习成果,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表现与自我个性发展等全面评价。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社会形势下,多元且全面的汉语国际教育评价体系会呈现出智慧化特性,也就是对整个教育活动全程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控,始终关注教师与学生在此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与发展,包含课前诊断性评价、课中形成性评价、课后总结性评价。
其中课前预习环节需要教师进行诊断性评价,以评估学生汉语水平与相应文化背景等多层次因素,为后续开展汉语国际教育设计提供有力依据。而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还需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全程跟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进程,作为教育活动优化的参考依据。而阶段性学习完成的前提下还需要开展总结性评价,也就是期中、期末、单元学习完成之后为了评估学习成果所进行的评价工作。此全面覆盖的多元化汉语国际教育评价方式,可确保教育评价更加公平且客观,并更具可量化与动态化特性。基于此评价体系下,既可以全程实时监控学生汉语言学习整个过程,又可以针对教师教育评价奠定坚实的客观参考依据。
(二)构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育评价体系
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一系列“互联网+”技术逐渐研发的趋势下,汉语国际教育随之朝向智能化与数字化前进。而汉语国际教育评价体系也会随之走进智能化时代,整个教育过程、学习过程、学习行为等均可基于数字化形式加以呈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育评价与反思常安排在期末完成,而现在随着“互联网+”背景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加入,教师既能够准确且便捷地统计分析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还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面向学生生成阶段性成绩单。通过成绩单学生可自我认知并了解自身的汉语言知识掌握程度,还可发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进而探索成绩与素质提升的最佳方式,以助于实现综合全面发展。“互联网+”新技术的创新还能够进一步将教师从单一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其中汉语口语发音练习或者作文测评等都可以以智能化语音识别与机器人等装备实现即时性练习与实时反馈。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出现的错误有着一定的容忍度,但是机器人所反馈的结果大概率属于零容忍,更加公正与客观。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还能够促使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其构建的高度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下,日常练习听说读写,有序开展口语交际人物。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模式识别技术和感知技术甚至能够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直接代替人工进行主观观察与分析,以此帮助教师精准化监控师生交互与生生交互形成的效果,推动数字信息切实转换成数据信息,从而为汉语国际教育评价的顺利开展奠定客观公正且丰富多元的数据信息作为参考依据。这一技术手段可进一步应用在汉语口语测评和笔试考试自动评卷等任务中去,集成作业、学习行为、阶段性考试成绩等一系列数据信息,以全方位评估分析,进而使得教师充分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汉语国际教育质量。
(三)设置立体化且客观化的“互联网+”电子档案
汉语国家教育形式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的现今社会形势下,整体班级规模也不断扩大,学生文化背景也随之丰富多元化,以此传统纸质的教学方案早已不能满足“互联网+教育”需求。对此构建完善的、立体化的、客观化的“互联网+”师生电子档案势在必行。在电子档案中需全面涵盖教师与学生的基础信息、语言水平、学习经历、教学资质等等,同时还需融入日常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数据评价等一系列评价结果。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相对简洁且客观性的评价测试可利用机器进行评分,而小组讨论分析与成果展示等主观性的评价测试可基于教师点评与生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分。只要教师提前做好可量化评分标准设计,并基于随机+多人协同评价方式,便可确保评价结果客观性与公平性。此汉语国际教育评价方式不仅是汉语国际教育评价的主要环节,还是拓展学生思维,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在“互联网+”大数据的推动下,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电子档案会更加的客观全面,既利于教师自我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又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具体状况选择最佳教师。走进“互联网+”时代,以大数据详细记录的数据信息作为辅助,可将不同评价方式下的数据全面记录下来,再通过数据分析,以此构成多元化、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以助于教师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活动组织能力、反思能力,还可帮助学生选择与自身需求更适合的汉语教师。
(四)建立智慧且科学的“互联网+教育”管理系统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5G、云计算、大数据等各项技术,汉语国际教育数字化与可视化建设指日可待,且在慕课平台与语言学习APP不断涌现的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可切实实现自主化。不限时间地点的学习方式代表着学生数量的持续增长,此时教育管理和决策需要最大程度上摒弃经验主义,量化教学指标和行业规范,由经验导向转换成数据导向,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管理和人机决策。此外,就教育业务控制与监督而言也需摒弃既有主观人工监督模式,科学合理选择教学数据动态化监控与实时反馈,及时发现异常并精准应急。
随着汉语逐步国际化,汉语国际教育管理与决策需更为精准且及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