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德育:儿童习惯养成方法

  我们都知道,儿童的习惯培养非常的重要,孩子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习惯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那么习惯应该如何培养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方法,强化法。

  我们知道,幼儿期的儿童真正的理解道德要求,他们往往会根据外部的要求来行事,根据行为的反馈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强化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儿童出现行为后,立即给予强化刺激,让儿童能够对自己的行为加上一个标签,分辨是好的行为,还是不好的行为。进而决定之后要不要重复此行为。

  

  强化法是家庭教育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今天主要和大家说一说正强化。

  首先,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方法,第一步都需要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孩子的行为往往以成人为标杆。

  例如,吃饭的时候,在饭桌上,一家人边吃饭,边聊天,孩子也会加入到这个会话中,爸爸妈妈却教育孩子:“食不言,寝不语。在饭桌上要安静的吃饭,不要说话,一边说话,一边吃饭是不好的行为。”

  

  大家认为孩子会听吗?就算孩子听了家长的话,不再说话,那么他心里会服气吗?凭什么你们可以一边说话,一边吃饭,我就不能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呢?

  因此,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家长要以身作则。

  当孩子出现了某种行为,如三岁的孩子,看到妈妈在洗衣服,这时候他也拿着自己的小袜子要自己洗。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我见到过这样的妈妈,当他看到孩子拿着小袜子在水里面扑腾,很是生气:“你快到一边玩去,别在这捣乱了,你看你弄了这一地的水。”妈妈认为孩子在胡闹的玩水,强行阻止了孩子的行为。大家想一想下一次,孩子还愿意洗衣服吗?

  

  我也见过这样的妈妈,当他看到孩子拿着自己的小袜子在水里扑腾,并没有生气,而是很赞赏的看着孩子,说:“我的宝贝长大啦,可以帮妈妈洗衣服啦!宝贝,你可以试试像妈妈这样……这样水就不会洒到地上了。”孩子很高兴地尝试着按照妈妈的教的方式,和妈妈一起洗衣服。大家想一想下一次,孩子愿意不愿意洗衣服呢?

  

  同样的行为,不同的反馈,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孩子拿着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这种行为我们应不应该鼓励呢?当然是要鼓励的,如果我们一盆水浇灭了孩子的主动性,那么孩子以后做这个事情的主动性就大大降低了。当他长大以后,我们认为他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主动性了,而是被动服从我们的命令去做。主动和被动哪一个好一点呢?我们也可以想一想,是不是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相比别人要求我们做的事情,我们更喜欢做我们自己想做的事呢?

  当孩子主动出现了洗衣服的行为,我们给予的正向的鼓励、赞赏,大大加强了孩子的主动性,并且适时引导孩子更好地完成这个动作行为,这样就给孩子的行为一个正强化,以后孩子出现这个行为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

  通过这个例子,你是否对强化法有个了解呢?我们可以把它运用到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让家庭教育更轻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