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读到第五段,我突然就明白了!
读《滕王阁序》是一种享受,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感受,这也是王勃的厉害之处。
一段段的背诵《滕王阁序》,更有另一番收获,随着一遍遍的诵读,对王勃的了解,更深入了一分,也更钦佩了几分。
前四段的内容,让人浮想联翩,脑海中闪过一幅幅画面,到了第五段,前人典故接踵而来,不经意间,更是露出了王勃心中的柔软。
王勃他怕啊,一生所学,文采斐然,虽然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但他还是想回到中枢,回到天子近臣的行列,他怕自己像李广那样,时运不济,没有机会得到朝廷的重用。
他更怕时光流逝,自己要像冯唐一样,好不容易等到了皇帝的圣旨,人却已老,留下终身遗憾。
正因为曾经拥有,所以一旦失去,就备受珍惜,他宁愿像贾谊、梁鸿那样,暂时的蛰伏,等待时机来临,圣主的召唤。
为此,王勃已经做好了准备,明白透了,想要有所成就,除了自身不放弃,还是不放弃,改掉身上的一些毛病,无论何时,自己都不能没了青云之志。
不容易啊!
王勃一介书生,生长在那样一个大家族里,兄弟父辈都为官为贤,出道之后,也是身处贵人身侧,能在遭受变故之后,想到反省自己,以待时机,不忘初心,坚定的执行自己的目标,真的挺难的。
有些人普通人能想到,很正常,但像王勃这样有家世又年轻的人,能想到那么多,还真的具备成就大人物的素养。
当然,你可能会觉得,王勃还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把这些都推到“时运不济 命途多舛”上,这却是有些苛责王勃了,时运不济、命运这种因素,仁者见仁,何况王勃所处的时代,本就是封建社会,那不是个讲究科学的年代。
而且,文人都有着自己的骄傲,何况像王勃这样的千古奇才,他可以向皇帝低头,也可以向皇帝认错,但要他在自己的作品里认错,这是苛刻的!
整个第五段的内容,王勃都是在述说着自己的心声,借着对古人的评价,来告诉自己应该要做到些什么,要过好当下的生活,但也不可放弃当初的志向。
江西南昌 滕王阁
当然,王勃可以不效仿阮籍的穷途之哭,但他不会白白的等待一切的到来,那样对于他来说,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浪费。
所以,王勃要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而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就是一次机会,一次得到大家认同,让大家知道他改了、变了,同时,也让身在朝堂的大佬和皇帝知道,他变了,但是文采也变得优秀了!
只是,王勃自己也没有想到,或者说是对自己的最新作品低估了,他没想到一篇《滕王阁序》就足以上达天听,让他再次回到中枢,他根本就不用继续蛰伏,也不用去越南找自己的父亲,他只用原地等待便可。
然而,他却走上了另一条路,一条让无数人都为之惋惜的路。
有时候明白已经改变,却仍旧没法改变一个人的结局,但正因为此,《滕王阁序》的价值才会那么高,世人对王勃的评价才会那么高!
好好生活,坚持理想!
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