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数理化差,怎么办,尽早掌握物理思维,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我想只要稍微懂得一点文化的人,都应该听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只要有关我们的政治课,就一定划为重中之重的一句话。
所以现在有很多的家长都期盼着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时候能有大的作为,如果能为国家做贡献,不仅是能让自己自豪,还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生活。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科学家们一定要注意从小培养哦!
教育部早就明文规定,从2017年9月1日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课表上,出现了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科学》。换言之,幼小衔接,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的启蒙之外,至少还要加入科学启蒙。
也许很多家长会好奇:“不会吧,这么小就要培养科学家吗?我可不指望我的孩子未来能成为科学家呢。”其实,学龄前的科学启蒙在国外发达国家是非常主流的启蒙教育之一。科学启蒙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专注于高科技问题,而是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和运用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孩子去实践
就像诗里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激发孩子兴趣,并且让孩子产生了疑问之后,就要鼓励孩子动手去实践,通过实践来让自己认识到为什么积木要这么搭才不会倒。
在孩子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能让孩子培养动手的能力,也能让孩子一点一点养成科学思维的模式,而且通过动手实践而认知到的知识往往是更加深刻的。
在孩子动手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些挫折或是有一些失败的尝试,所以家长可以给予孩子正面而且积极的鼓励,避免孩子产生气馁的情绪,才能让孩子进一步去探索。
培养思维能力
同样一个实验,孩子做出来的步骤肯定不一样。在做的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思索不同的做法,这个就是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反而大人们做的时候却中规中矩,没啥大的创新。
经过科学家研究证实,3-10岁这个阶段,不仅是孩子智力的高发期,更是孩子建立思维、养成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思维和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而一旦养成,孩子将终生受益,让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更有效率,头脑更加灵活,能像领袖们一样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动脑能力
在做的过程中会有思考的过程,在大人看来非常简单的实验,小朋友们还会做失败,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大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基本常识的,小孩子可能是第一次见,第一次做,失败是非常正常的。在不断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思考过程,都是一点一滴尝试摸索出来的。
这个问题也是李永乐老师一直在深究的问题。作为“网红物理老师”,在科普了无数网友物理知识后,他整整花了三年时间,打磨出一套适合5~12岁孩子看的物理启蒙科普书——《李永乐老师给孩子讲物理》,是一套适合学龄儿童的物理启蒙读物。
深入浅出,读着轻松,内容却涵盖初中物理“声、光、力、磁、电”五大板块,又渗透高考题型中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在李永乐老师的编排下,通过从日常现象通达万物之理,这十册读物,实际上是给孩子讲的10堂科学思维课。
《李永乐老师给孩子讲物理》适用于3-10岁的孩子,可以对孩子的物理进行启蒙,同时穿插了数学、化学、科学、技术、工程等多门知识,既能增长孩子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李永乐在人大附中教书的几年中,就培养了300多个清华北大的学生,被戏称为“永乐大典”,可见他在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优秀经验。
物理知识虽千差万别,李老师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搭配专业漫画家轻松明快的图画,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
具体我们可以来看几个例子:初中物理教材和试题中的熟面孔,它们在启蒙书中都以一种更友好的方式进行登场: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筷子的弯折实验、海市蜃楼的成因——光的折射。
磁铁的磁感线方向。
声调的高低。
甚至初高中物理都会涉及的自由落体。
几乎是高考必考的光电效应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套书中,既有对孩子的正向引导,也有发散性思考,每册书的最后还有“小读者来信”,可以让孩子通过别人的问题拥有更多的思考空间。
如果你让自己的孩子快人一步,在将来的学习中如鱼得水,考入名校并拥有更多的无限可能,不妨给孩子看看这套书!
有兴趣的家长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