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联考面试热点」高考“新迷信”

  

  妈妈穿旗袍寓意“旗开得胜”,爸爸穿马褂寓意“马到成功”,各地考生家长集体上寺庙烧香,每年高考季,总少不了考生家长迷信送考的新闻。对于所谓高考新迷信”,你怎么看?

  一、给出观点

  每年高考季,总少不了考生家长迷信送考的新闻。我认为迷信不过是对考生的一种心理按摩,不妨给高考迷信留有一席之地,但这到底能对考生成绩的提升起到多大作用,值得商榷。

  二、分析“高考迷信”的合理性

  诚然,在高考这种人生重大分水岭面前,谁也不能免俗。家长们除了在物质环境上极力提供帮助外,别无他法,也只能依靠这种方式寻找一丝慰藉。由于我国传统祭拜文化根深蒂固,封建时代皇帝每年祭天拜地活动,给普通百姓树立了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榜样”。民众就纷纷效仿,每逢新年,各大寺庙“头香”就变得非常抢手。于是在遇到一分足以改变一生的高考,人们纷纷烧香祈福,这种行为也完全可以理解。

  三、分析“高考迷信”的问题

  1、凡事应有个“度”,过犹不及。“祈福”原本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向往,而现实中,这种行为已逐渐被封建化、迷信化取代。对孩子来说,高考是他们面临的第一件自己可控的选择点,行为上意义重大。家长们应正确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从点点滴滴做起,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路上遇到十字路口的时候,不至于做出“不问苍生问鬼神”之事。

  2、更深层次来说,更是一种“迷信高考”。对于“985”、“211”这类学校,愿意是希望让更优秀人才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乃至更好地汇报社会。但过分重视分数,轻视生活生存技能的培养,造成部分学习“高分低能”现象严重,对有限的教育资源来说无疑是种巨大的浪费。

  四、分析对策

  “笃实把化解孩子的紧张情绪作为孩子参加高考前的第一要务。”家长以各种方式祈愿孩子能取得高考好成绩,无可厚非。但是高考祈福要点到为止,重要的是那份心意,既不能够过分信仰,更不能本末倒置。一言蔽之,“迷信”把高考“妖魔化”的怪象决不能走得太久,划清“祈福”与“迷信”的界限,势在必行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