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弗莱雷和弗雷尔是同一个人吗?

  如题

  在自学教育学,看视频课和教材上名字不一样。感谢回答。

  作者:乔恩(公众号:乔恩老师)

  

  不研究教育思想,怎么做到培训落地、知行合一?

  不研究教学原理,怎么能做好课程设计和内训教学?

  近期乔恩老师将推出系列教育思想文章,结合自身教育学学术经历以及多年来企业培训实践,旨在引导大家更科学更系统地进行企业培训课程设计,提升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为企业培训和人次培养赋能助力。

  保罗·弗莱雷是谁?

  保罗·弗莱雷(1921-1997),出生于巴西,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家之一,被誉为“活着时就成为传奇”“教育学领域的革命者”的人物。

  一生著述颇丰,包括《教育:自由的实践》、《几内亚比绍信札》、《城市教育学》、《被压迫者教育学》等。《被压迫者教育学》在全世界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单英文版的发行量就达到了100多万册,他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一书中提出的对话式教育思想是其整个解放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

  保罗·弗莱雷(左一,站姿)向若昂·古拉特总统(右一,坐姿)介绍教学法

  图片来源:http://memorialdademocracia.com.br/card/governo-jango-adota-metodo-paulo-freire

  保罗·弗莱雷的教育思想

  第一,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是有意识的存在,人类处于自身的极限限制和自由的辩证关系中。成为改变世界的主体以及不断追求成为完人,是人类的天职使命。弗莱雷将其称为人性化的斗争,并强调人类能动性在这场斗争中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永久性的活动,是由现实的转型特征所决定的。

  第二,提问式教育借鉴了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传统,将学习者视为主体以及学习过程中活跃的个体。这种教育方式将学习现有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结合起来。(大家有没有看到梅瑞尔教授“五星教学法”的影子?)解放教育是以对话为基础,也建立在积极学习之上,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极学习体现于对反思和行动的不断循环往复。(孔子的“学而时习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库尔伯的“学习圈模型”说得都是这个道理。)

  第三,教育是具有指导性的。老师扮演的角色与学生不同,他们应该以民主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尊重学生。民主并不意味着放任学生自己去学习。老师应该以爱为导向,去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以及他们的经历。他们需要掌控的是教学的主题,而非学生。(企业培训做需求分析,首先是要做选题分析。多数企业培训没有效果或者效果甚微,就是在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同时,老师应该在帮助学生批判性理解知识时,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并以身作则,给予学生支持。(课堂培训的第一要务就是唤起学员的好奇心,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注意力,并且在后续教学中让他们享受到成就感)

  弗莱雷反对“储蓄式”教育,即将老师作为教学主体、知识传播者或决定者,而学生仅仅作为教学的客体,承担信息接收。当然,他强调,课堂授课在教学和学习实践中时很有必要的,自己对于“储蓄式”教育的批判,并不是在批判课堂形式本身,而是批判仅仅依赖信息传递的师生关系,不能仅仅把学生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这样忽视了对话和批判性思考的可能性。(实际上,很多企业培训都是主打信息传递。当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样的培训和培训师终将被淘汰。真正有效的培训是尊重学员,挖掘他们的具体经验,在此基础上,找到能力和行为的差距,据此设立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然后不断引导、启发、体验、感悟、实践,在此循环过程中,吸收转化知识、技能和态度,这样的培训才能落地,与业务紧密结合,并且产生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