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民:过客从容

  原标题:王利民:过客从容

  我对写作的兴趣最早来自于黑白电影和小人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文化生活无非就是样板戏和故事片,生于七十年代初的我也自然而然接触和感受着那个特殊年月的精神世界,并且逐渐喜爱和痴迷。我出生在百年龙烟所在的庞家堡,成长在半城葡萄半城钢的古城宣化,那时候电影院很普遍,票价也便宜,放映的多是黑白故事片,也有戏曲片。故事片内容多以战斗和反特为主,印象较深的有《董存瑞》《地道战》《地雷战》《黑三角》《秘密图纸》《寂静的山林》等,百看不厌。戏曲片看过京剧《节振国》《铡美案》,虽然当时听不大懂,但人物和情节还是印象深刻的。随着年龄增长,认识了一些字便喜欢上看小人书,除了家长给买的,自己还会省下早点钱、零用钱去买喜欢的小人书看。记得上小学时,往往会省下一周的早点钱,等到礼拜天起个大早,约上几个邻居小伙伴步行到新华书店去买小人书,有时候去得太早书店没开门,还要坐在门口等上半天,却不觉得辛苦。

  上学后渐渐接触到了《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小星星》等书报刊,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有能力订阅,便总是借同学的来看,感觉那些书报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深深吸引着我。六年级时班主老师要求我们写读书周记,每周上交一篇,她要逐篇点评。我写的周记内容广泛,父母老师,鱼虫花草,市场邻里,心情幻想都会出现在我的笔下,我还会把发生在班级里同学中的趣事写进周记里,以校园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而且每一篇周记都会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级里讲评,引起同学们对号入座的热议和追捧。于是,我开始第一次投稿,开始第一次让文字变成铅字,开始第一次领稿费。我清楚的记得,1984年小学六年级时我的第一首小诗,发表在《张市新闻》(即后来的《张家口市报》前身)上,一共四句,还为我赢得了二元稿费。记得放学回到家,激动的我见到父亲的第一句话,“爸爸,我能挣钱啦!”从那时起,《宣钢报》《张家口市报》都相继发表了我写的诗歌、故事、童话。1985年六一儿童节当天,《宣钢报》古郡钢溪副刊整版刊登了我的科幻故事《欢乐岛》,还配发了编者按。我被学校推荐参加作文比赛,我被市教委评为“小能人”,奖品是一个地球仪,《张家口市报》副刊未署名的编辑亲笔写信鼓励我向我约稿,班主任老师给我评语“希望你放眼世界,写出更好的作品”,英俊的教导处主任找我谈话“希望你珍惜自己的才华,一定要坚持下去”,我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小作家,有的同学开始在作文中称我“作文大王”……

  对读书的爱好与对文学写作的执着,让我的课堂作文在初中三年里始终是语文老师点评的范文。记得一次命题作文是根据课文《白求恩大夫》中的一个情节,扩写成两篇作文《出发前夜》和《白大夫到杨庄》,同学们都选择其中一个题目写,语文老师要求我两个题目都写。结果我写的两篇作文都被评为了高分,成为范文在班级里朗读。初中三年里父亲从微薄的工资里想尽办法抠出钱来,为我订阅了《作文》《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东方少年》《青年文摘》《世界博览》《飞碟探索》《海外文摘》等多种书刊,班主任老师还任命我为班级图书管理员,管理着班级里订阅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学生读写》《中学生阅读》等各类期刊图书,我像鱼儿入海一样的兴奋和享受,尽情汲取知识的营养。

  读书的营养与文学写作的优势,对我的中考成绩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积极作用。我中考时语文成绩108分,而满分是120分,这一成绩也帮助我考上了区重点一中,并帮助我在入学报到的第一天起就被班主任任命为班级语文课代表和团支部书记。我的每一篇作文依然成为语文课讲评的范文,并在同学之间传阅。1989年夏天我被学校推荐参加了张家口市首届中学生文学讲习班,回来后我写了一篇童年回忆散文,寄给了我《中学生读写》杂志。谁知道惊喜转瞬即来,1990年第1期的《中学生读写》在头条发表了我的散文《蓦然回首》。当我收到样刊和30元汇款单时,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那一年,我的诗歌开始在当时很有影响的北京《中国校园文学》上发表,诗歌获得武汉《中国少年文学家》全国征文高中组一等奖,省《语文周报》招聘我为学生记者,参加了湖南《校园生活报》组织的文学与实践大中学生夏令营……

  紧张而多彩的高中生活在幸福和满足中结束了,填报高考志愿时由于不愿给家里增加每年3500元学费的经济负担,我放弃了就读石家庄铁道学院装潢设计专业本科的学习机会,而选择了两年800元学费的省属中专学校。两年的中专生活在紧张的读书和考试中转瞬即逝,区人民检察院是我走出校园开始实习的单位,也是我走向社会接触社会的开始。我把工作中的思考和分析写成案例文章发表在《河北检察》《河北政法报》上,同时也在《中国检察报》绿海副刊上发表散文作品。我所做的这一切都为我赢得了院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赏和肯定,但却不能为我赢得一个名正言顺留下来工作的编制名额,最终在实习帮忙一年零三个月后我离开了那里,去一家街道办事处报到上班 ,成为了一名街道干部。

  街道社区工作的琐碎与平淡带给了我全新的体验和考验, 1997年在离开学校两年后我考取了法律大专文凭,1998年二十六岁的我成为区里最年轻的副科级领导干部,2007年我又考取了法律本科的学历,同一年我被提拔为正科级领导干部,开始进入区政府机关工作,2021年我幸运地走上处级领导岗位。不管论在哪个单位哪个岗位,读书和写作都一直陪伴着我,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邂逅的刊物都会成为我阅读和写作的目标。一路走来,《婚育世界》《检察日报》《河北通讯报》《社区》《河北法制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团结报》《人大代表报》等报刊杂志都留下了我的文字,《诗刊》《诗选刊》《中华诗词》《中华诗人》《燕赵诗词》《诗词月刊》《中华辞赋》等知名刊物都带给了我惊喜,我想表达对书籍的感恩,我想写出读书的幸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也从当年那个痴迷黑白电影和小人书的懵懂顽童,变成了年逾半百的中年人,而唯一不变的还是一腔热衷于读书与写作的真诚和热情。这份真诚和热情无论世事沧桑,无关风花雪月,无意功名荣辱,始终是那么的单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持久。也许我们每一个爱好读书和文学写作的人都只是这条路上的匆匆过客,我希望在每一个匆匆而过的瞬间,一定要走得优雅,走得从容。

  ◆总编兼创作基地主任: 刘云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