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校五次都招不满,原因揭晓,真相令人心酸

  #高校专项计划遇冷#真的是太意外了,高校专项计划居然连续五次征集志愿!难道985高校不香了?非也非也,主要是农村的孩子现在也不好忽悠了!

  

  近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发布了普通高校招生国家专项计划(本文简称高校专项计划)第五次征集志愿说明,仍有个别高校未招录满需要继续进行志愿征集。无独有偶,四川、河南等省也发布了高校专项计划征集志愿。

  高校专项计划是省、部级直属高校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的照顾性招生政策,原则上只要上了一本线或者特控线就有机会被这些985高校录取,相当于低分上名校。这么好的机会居然会遇冷,肯定不是农村孩子不爱名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招生政策的限制。符合条件的考生要在高考前进行高校专项计划申请,申请需要填很多材料,而且还要相应高校审核通过才能填报,因此很多考生嫌麻烦又怕不能通过,往往只会申请2?3所高校,到时候填报志愿的时候高校专项志愿就只能填报这些已经通过审核的学校,这样极大地限制了考生的选择机会!

  二是设置专业几乎都是冷门专业。参加高校专项计划的专业实行单列单招,符合条件的考生只能在给定的这些专业里面选择填报。而这些专业集中在生化环材、管理类、新闻媒体类和语言文学类等,这些专业相对冷门,就业前景一般,特别是在这几年疫情冲击下,就业情况更是堪忧,因此难以得到考生的青睐。

  三是考生观念的转变。不再盲目崇拜名校,在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问题上,考生更加看重专业。虽然名校有光环加持效应,而且还能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但读出来很难找到好工作的专业却如同鸡肋一般,对考生并没有多大吸引力。其实能考上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高考分数都不低,与其去读名校冷门专业,还不如去读其他211、双一流大学的热门专业,至少就业前景广阔。这说明现在农村考生和家长也变得越来越理智,这是一件好事。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志愿报考动机不再单一化。以前部分考生仅仅出于名校光环的虚荣心报考高校专项计划,而非出于对专业学习的真正兴趣。这导致入学后可能学习不尽人意,甚至还有中途放弃的情况。现在的考生更注重个性发展,更重视自身兴趣爱好的培养。

  2. 家庭经济条件提高。随着脱贫攻坚成效显现,农村家庭经济实力提升,也更看重子女学习发展,不再一味追求名校。

  3. 招生宣传不到位。部分农村考生和家长并不了解高校专项计划的政策,错过了申请时机。需要加强宣传力度。

  4. 高考移民现象。部分农村考生会选择移民到城市高中学习,未能享受农村户籍的专项计划政策。

  5. 名校招生名额减少。随着普通高考招生规模扩大,名校招收高校专项计划的名额比例在递减。考生担心无法竞争上名校正式专业。

  6. 学费负担较重。即使入读名校,高校专项计划的学费减免政策有限,对经济困难家庭也是个难题。

  这些可能都是导致高校专项计划报考人数不足的原因。说白了最关键原因就是设置了一系列准入门槛,而且还舍不得把好的专业拿出来参加国家专项计划,真相就是如此令人心酸!因此国家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完善相关政策,以保证农村学子受教育机会。

  为了提高高校专项计划的吸引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1. 扩大专业选择范围。高校可以增加更多热门专业进入高校专项计划招生范围,如计算机、金融、建筑等专业。这可以满足考生的兴趣和就业需求。

  2.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媒体和高考志愿填报前的集中宣传期,广泛宣传高校专项计划政策,扩大计划影响力。

  3. 简化申请手续。简化申请材料,避免考生因不想填写繁琐的申请材料而错过申请时机。

  4. 提高录取比例。适当增加高校专项计划的招生计划规模,提高农村考生的录取机会。这需要教育部与各高校的政策支持。

  5. 增加经济援助。除了现有的减免政策外,还可以增加特殊家庭经济困难资助金,以减轻农村学生的经济负担。

  6. 强化就业辅导。高校要加强对高校专项计划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其顺利就业。

  7. 鼓励支教活动。鼓励城市学生到农村开展志愿支教,宣传高校专项计划政策。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提升计划效果,吸引更多农村考生报考,实现扩招的目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