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5字表示:幼儿园、小学招生有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当中,我国各方面的优势都是非常明显的,但很多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人口的红利是不可忽视的。

  但现如今人口的优势在我国已经逐渐进入到尾声,这从教育行业的发展可以明显的感知到。

  7月份教育部发布了一项有关幼儿园中小学的重要公告,针对这两阶段的学生人数进行调研。

  相比上一年度幼儿园整整减少了5610所普惠性,幼儿园更是减少了24.57万所。

  相关部门发布出了学前幼儿的人数,相比上一年度减少了177.66万人次,整体下浮的比例较大。

  

  与此同时小学生的人数也处于锐减的状态,相比上年度而言小学缩减了5162所小学生的人数,整体缩减了47.88万人次。

  幼儿园和小学生人数的锐减,也预示着学前教育将面临着极大的危机,幼儿园和小学也将进入到疯狂关停的状态。

  即便我国执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幼儿数量的不足,也会使学前教育面临着诸多的改革,也对家长对未来孩子的教育提出了更深入的要求。

  尤其是在小学和学前阶段,一定要将视线聚焦在以下这些重点上,否则很可能会让孩子落在其他人的后面。

  

  【家长要保持清醒的认知】

  1、不要过度依赖学区房

  现如今在众多的城市当中,房价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尤其是学区房,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在这一区域当中教育资源是比较丰富的,而且经过多年的积累,会对未来的中考高考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随着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大幅度减少,未来学区房的概念和影响力也会逐渐锐减。

  如果家长一味地过度依赖学区房,很可能也会令资产出现贬值的情况,甚至也会出现错误投资的情况,无论是从孩子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家庭资产配置的角度考虑,都没有任何积极作用。

  因此,还是应该将视线放在对孩子教育本身上,尽可能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这样孩子身上的强大自我能动性被激发出来,才能够使他们的成绩更有保障。

  

  2、要保持一定的理性

  现如今越大的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令我们大多数家长陷入到“鸡”娃的状态。

  每个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够成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擅长学习的,术业有专攻,360行行行都是可以培养出专业型人才的,因此要保持一定的理性。

  玉不琢,不成器,只要能够遵从孩子的成长轨迹,大多数孩子都是能够超过父母期待的。

  

  【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要关注的焦点】

  1、习惯的养成

  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当中,作为父母也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注重习惯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对良好成绩的取得,是有一定助力和影响力的。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经过一定的艰难阶段,如果在这一特殊时期,家长无法坚持,孩子最终很可能会自我放弃,甚至会养成诸多不良的习惯,因此影响他们的学业。

  在习惯养成上,家长的行为也会造成根本性的影响出现,对孩子提出要求和约束外,家长也要尽可能对自己保持一视同仁。

  

  2、重视积累

  在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家长要明白日积月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没有经过相应的积累,是没有办法产生质变的,当孩子的内心和积累足够强大的时候,未来他们也可以爬向更高的山峰攀登,同时也能够发挥出个人更大的潜能,能够成为更优秀的人。

  

  3、保持乐观的心态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尤其是面对学龄和小学阶段的孩子,很多家长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面对被管束自然无法全身心地接受,甚至还会站在家长的对立面。

  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家长也要尽可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要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采取更有力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和心思放在学习上,这样孩子的发展也能令人更安心。

  

  【作者寄语】

  爱迪生曾表示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学前教育起到地基的作用,也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未来的学习起到直接的影响。

  在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当中,如果家长要想期待孩子成才这一阶段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上述要点是不能忽视的重点。

  今日话题分享:你认为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家长扮演何种角色?欢迎在下方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