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不能“光说不练假把式”

  因为学校没有相关课程,家有10岁男孩的蓝夜女士,在孩子三年级时买来了这套《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孩子很快就看完了对应年级应该看的几册,并在家和爸爸妈妈展开了相关话题的讨论。(8月9日《中国青年报》)

  学校健康教育是基础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于青少年是一种“刚需”,这是不争的事实,可是现实生活中,学校的健康教育课却遭遇种种尴尬:

  一是在课程体系中没地位。“几乎所有学校开设的课程都叫体育健康课,体育健康课在实际中还是以体育课为主,一些学校只有下雨天才把孩子们放在教室里上一堂健康课,由于是体育老师任课,讲的内容也大多和运动有关,如体育精神、体育训练中的自我保护以及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其他方面的健康知识很少涉及。” 健康教育课被挤压成了体育健康课,显然已经跑偏了。

  二是在课时安排上没分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在安排课时时,把主要的课时都投放在了语数外等中考、高考算分的课程上,健康教育的地位都赶不上音乐、体育、美术等“副科”,毕竟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参加艺体类考试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而健康教育成了“副科”中的“副科”,怎么可能受到重视?一份涉及11118所小学和初中的调查研究表明,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并定期上课的学校仅占64.6%,小学(63.9%)略低于初中(67.1%);开设但没有上课的占3.6%;开设不定期课程的占21.3%。

  三是在课堂教学上没章法。因为健康教育课上与不上,都不会影响中考和高考,不会影响校长的提拔、教师的评优、学生的升学,所以有些学校领导不重视健康教育课,即使有课时,也经常被挤占。有健康教育教师更是表示,“健康教育成了良心活儿,有责任心的教师认真教,没责任心的教师随意教。”不难想象,如果语文、数学老师去上健康教育课,很可能就会变成语文、数学课。

  说实话,尽管健康教育课对青少年来说是一种“刚需”,但是在一考定终身的现行考试制度下,健康教育课遭遇尴尬是命中注定的。要想让健康教育课从青少年“刚需”变成学校教育“刚需”,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做好顶层设计。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同样的道理,一门课程光教不考,必然导致教的人不上心,学的人也不走心。

  笔者以为,既然健康教育课对青少年来说是一种“刚需”,就要给予其相应的“刚需”地位:增加健康教育课的周课时数,配备专门的教师授课,像语数外一样正常组织考试,尤其重要的是该课程在学校考核、教师评价、学生升学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权重,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学校、教师、学生高度重视这门课程。

  如果一门课程沦落到学校开不开、教师讲不讲、学生学不学都一样,这样的课程还算哪门子“刚需”呢?

  文/维扬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