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而已 起飞鄂州丨寄托梦想的新鄂州高中(城南)建成投用

  三更学子心,砥砺男儿志。2002年,经过两年的建设,寄托全市100万人梦想的新鄂州高中正式交付。

  办学不言苦,爱拼才会赢。新鄂高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招生人数迅速提升,教育教学驶入“快车道”。

  高法利近照。(受访者 供图)

  栉风沐雨:办学经历三个主要阶段

  高法利,1964年12月出生,湖北省特级教师。1984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8年,大学毕业的高法利被分配至鄂州高中任教,长期从事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曾培养高考状元和清华北大生多人,多次刷新鄂州高考纪录,3次被鄂州市人民政府表彰为“优秀教师”。

  学科教学上,他先后长期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年级主任等职务;学校管理上,他先后担任校办副主任、政教副主任、校办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务。现任鄂州高中教育集团党委委员。

  “鄂高是我一生奋斗的地方,鄂高的每一步变迁和发展我几乎都参与了,可以说与她同命运共沉浮。”高法利说,“不知不觉,我已在这里工作了35年。”

  在高法利看来,鄂州高中近40年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85年之前,当时只有鄂州市一中高中部;第二个阶段1985—2002年,鄂州高中独立办学;第三个阶段2002年之后,鄂州高中整体搬迁至城南。

  刚刚开始的第四个阶段2022年10月始,成立了鄂州高中教育集团,将鄂州市二中纳入鄂州高中管理,构建“一校两区”的办学模式。

  说起鄂州高中的过往,高法利如数家珍,1983年鄂州市建市后,初中学校由乡(镇)管理,全市28所高中有15所由区里管理。1985年之前,鄂州市一中作为一所完全中学,分设初中部和高中部,其中高中部为鄂州高中的雏形,外界俗称鄂州市一中高中部。

  1985年秋天,鄂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鄂州市一中的高中部分离出来,成立鄂州高中,校址设在古城路38号(百子畈)。直到2002年鄂高搬迁新校后,百子畈校址改为鄂州实验中学,后于2014年并入鄂州市第五中学。

  “刚独立出来的鄂州高中条件十分艰苦,当时的百子畈校区处在城区边缘,通往学校的主干道还未竣工,住在老城区的老师们上班,雨天要跋涉于泥泞,晴天沐浴于灰尘。”高法利回忆,但全校教职工筚路蓝缕,艰苦创业。

  历经两年努力,1987年12月28日,鄂州高中被省教育委员会批准为省重点中学,是当时湖北省28所省级重点高中之一。

  1993年,鄂州高中被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办公室评为先进单位。到了1998年,鄂州高中有781人参加高考,上省线473人。其中,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14人,重点大学 259人,本科以上388人。

  老鄂州高中。(受访者 供图)

  披荆斩棘:城南崛起一座梦幻高中

  “现在这里是后来新建的校园,原来的老鄂州高中位于古城路38号。”高法利一边翻看资料,一边介绍,老鄂州高中占地面积仅50亩,一栋教学楼、一栋办公楼、一栋实验楼、两栋教师宿舍楼,一座食堂。

  随着招生规模扩大,老鄂州高中办学条件日益逼仄。无奈之下,学校将部分教师办公室改造成教室,将实验楼改造成学生宿舍。

  当时,学校按照30个教学班级总量进行控制,一个年级7—8个班,每个班基本上是70~80名学生的大班额。因为教室不够,高三年级两个文科班,被安置在教师办公楼上课。

  老鄂州高中办学条件艰辛,办公室紧张,十几名老师挤在一个办公室备课成为常态;学生住宿条件也很苦,寝室都是大通间、高低床,一个通间宿舍要住20、30名学生,一层楼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

  高法利介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期盼,原有老鄂州高中的办学条件不符合鄂州发展的需要,新建一所现代化高中,迫在眉睫。市委、市政府也希望通过新鄂州高中选址布局,带动城南发展。

  1998年10月21日,鄂州市委、市政府决定迁建鄂州高中。当年夏天,地处长江之滨的鄂州遭遇特大洪水,不少华人华侨为鄂州捐款。抗洪结束后,鄂州市将法国华人华侨捐赠的未用完的抗洪善款划转给鄂州高中,作为学校迁建的启动资金之一。当时香港爱国实业家田家炳先生也为学校捐赠100万元善款。

  2000年学校正式动工兴建。“当时城南只有电力新村和丰润园两个小区,南国名门和福源花园小区是一片低山丘陵,荒草丛生,遍地坟冢。”高法利回忆。

  鄂州高中迁建工程开工典礼。(受访者 供图)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南浦虹桥正在施工建设,滨湖南路刚刚拉开骨架,竹林广场当时是一个叫祝家湾村庄,建在小山包上,配套商超、餐饮等都没有建成。夜晚没有路灯,城南一片漆黑。

  “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寄托全市人民希望的新鄂州高中如期建成、并顺利交付使用。”作为当时的办公室副主任,高法利正是新老校区交替的见证者、参与者。

  新校竣工典礼。(受访者 供图)

  在他的记忆中,2002年高考结束后,学校组织车辆,将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办公桌椅等从古城路搬迁至滨湖南路新鄂州高中,搬家行动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

  2002年8月28日,总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10公顷、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新鄂州高中在滨湖南路特1号竣工,可容纳62个教学班,3000名学生。

  新鄂州高中(城南)大门。(受访者 供图)

  沧桑巨变:生均面积达到60平方米

  高法利感慨,跟原鄂州高中相比,新鄂州高中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办学规模大幅提升。

  学校占地面积扩大7倍,招生规模也扩大了一倍,由过去30个班级扩大至60多个班级。招生人数由过去500人扩大至1000人,高峰时达1200人。

  同时,学校装备设施配置齐全,建有计算机、双向闭路电视、智能广播电教单元合一的校园网络。2002年12月,学校被湖北省确定为卫星远程教育实验学校。

  “当然,搬迁初期,由于新校孤悬城南,老师和学生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适应期。”高法利坦言,建校之初,由于许多学生家住老城区,学校住读生比例占到70%以上。直到2006年教师宿舍建成,老师们才结束了“走教”的历史,学校才步入稳定发展期”。

  2003年9月,学校正式更名为湖北省鄂州高中。新校新气象,必须有新作为。新校搬迁后的第一场“硬仗”是通过省级督导评估,争创省级示范高中。

  学校搬迁后,硬件条件得以改善,但软件建设也得赶上。对标省级示范高中标准,全校教职工同心协力,克难勇进,学校面貌为之一新。

  新鄂高确立了“尊重人,发展人”的办学理念,奉行“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的校训,倡导“诚实博学、自尊奋发”的精神,形成“敬业、严谨、民主、开拓”的教风和“尊师、好学、探究、务实”的学风。

  2004年,学校通过省级示范高中评估。2005年5月,学校被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授予“省级示范高中”称号。

  2006年,高法利担任高三年级主任,这一年鄂州高中高考打了一个“翻身仗”。“当年4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两名学生成绩进入全省前十!”高法利高兴地说。据不完全统计,2003-2023年,新鄂州高中为各级各类院校输送学子已逾1.6万人。其中,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57人。

  2007年、2012年、2020年高考,鄂州高中均有学生位列全省理科第2名。2011年之后,学校一本升学人数逐步提升到70%左右,在全省102所省级示范高中居于上游水平。尤其是2012年,9名鄂州高中学子考入清华北大,创造了新鄂高历史,这件成果也被写入201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

  自1985年成立,鄂州高中走过了接近四十个春秋。“老鄂高17年,鄂高从无到有,获评省重点高中,创造了辉煌;新鄂高21年,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尤需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高法利总结道。

  学习新思想,建功新时代。他坚信,秉承“勤奋、自强、求是、创新”的校训,只要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市人民的关心和支持,有鄂高人狠抓学校管理和教学质量,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定能不负百万鄂州人民的期望和重托,再打一个翻身仗。

  鄂州高中第27届学生田径运动会。(受访者 供图)

  策划:邹霞、熊爱玲、胡晓炎

  统筹:吕鉴蕾、陈稳定、陈灿

  记者:王焱尧、阮琼、陶辉

  摄影:金康、曾达飞

  致谢:鄂州市委老干部局、鄂州市档案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