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启动“特聘人才”评定工作,为新引进人才开辟即报即聘通道

  8月25日,“2023年中山市特聘人才政策专题解读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网上新闻发布厅举行。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山市今年的“特聘人才”评定工作已经启动,申报公告已在“中山人才”公众号和7个主管部门官方媒体发布,截止时间是9月8日23:59。

  已发放特聘人才首期补贴近2300万元

  中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山市委人才办副主任张远梁围绕2023年中山市特聘人才评定优化方向、特色亮点进行解读。

  张远梁介绍,2022年4月,中山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审议通过了《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部署实施“中山英才计划”,明确实行“特聘人才”制度,这也是“中山人才二十三条”中最具分量的一个创新举措。

  “特聘人才”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将过去以市人社局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调整为工信、科技等7大部门分别评定;在评价标准上,不再直接凭学历、职称、荣誉、奖项认定人才,而是改为向创新价值较大、专业能力突出、业绩成果显著、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倾斜。这些新举措得到了全市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首批“特聘人才”评定工作经人才自主申报、组织专家评审等程序,共评出236名,并在今年第十届中山人才节期间全面入聘。目前,已按补贴发放比例发放了特聘人才首期补贴近2300万元,同时,积极优化人才医疗、住房、教育等政策,从多个层面对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给予更好待遇,有力保障优秀人才扎根中山创新创业。

  为新引进人才开辟即报即聘通道

  张远梁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山市委组织部联合7大领域主管部门进行深入调研摸底,经过多轮研究协商和密切沟通,7个部门进一步优化完善了“特聘人才”评定方案和指标体系。同时,今年的评定工作也得到中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和支持,相关方案和指标修订也充分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呈现新亮点。

  今年,中山市特聘人才工作全面调整优化评定指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动态,优化7个领域特聘人才评定指标。

  比如,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坚持以制造业当家为导向,拓宽举荐企业范围,挖掘更多初创型、成长型企业人才;科技创新领域以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要求为引领,放宽申报人员范围,将专业技术成果摆在首位,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农业农村领域的指标设置坚持学历学术型和实操技术型并重,深入挖掘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田秀才”与“土专家”,为落实市委强镇兴村“1388”行动方案提供人才支撑。

  从今年开始,仍在相关人才计划资助期内的人才可参评特聘人才,经评定入选后,保留入选资格三年,待相关人才计划资助期满后,再签订聘约,享受特聘人才相应待遇和服务;属原市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的,核发新旧待遇差额。

  专门增设特别引进条件,为新引进人才开辟即报即聘通道。这是今年特聘工作最大的变化,主要是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在原有按评分指标体系评定方式的基础上,增设按特别引进条件评定方式。

  对上一年度1月1日以后入职中山,或有意向到中山全职工作的人才,只要符合特别引进条件,实行随到随核,即核即聘。特别引进条件重点向新引进人才倾斜,按“做大增量,激励存量”的原则,开通人才引进直通车,为各单位常态化招才引才提供政策支撑,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集聚中山。

  为“两区”和镇街赋权,更精准贴近产业需求。以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为试点,在人才自主评审上充分授权,下放企业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两个领域特聘人才评审权限,直接拿出部分名额由“两区”评定,支持“两区”结合产业特色与人才需求制定差异化指标,集聚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同时,今年中山进一步优化评定系统,实现全流程在线申报,有效落实镇街初审权与推荐权。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翎 通讯员 钟轩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詹锡伟校对 | 桂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