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链”融合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南平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抓手,探索搭建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全市“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和“3+4+5”重点产业集群开展“产业体检”,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方案,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提档升级。
开展全面体检 精准“把脉问诊”
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平台项目实施以来,项目专班综合运用新型仪器设备、优质专家团队,制定了氟新材料和白羽肉鸡产业41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体检指标”,为最终形成完整准确的“诊断结果”打下基础。
项目专班通过开展深入调研,走访重点企业和政府主要经济部门,收集整理运用南平本地政务数据及大数据。截至目前,已完成氟新材料、白羽肉鸡、竹、水等4个产业的调研工作,完成氟新材料和白羽肉鸡2条产业链“体检报告”。
项目专班还组建专业团队,由南平实业集团负责统筹推进,与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到“产业体检”中来,将产业体检分为产业数据收集、产业平台建设和产业情况调研等3大任务,组建3个工作专班,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形成“攻坚作战图”,依托国家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成果和省级重点研发项目成果,为“绿色产业体检”提供技术支撑并绘制产业创新链图谱,通过全球海关、全球专利、资讯研报、管制清单等来源,寻找到前沿技术与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链接点”,为绿色产业创新平台服务提供支撑平台。
此外,运用大数据检索和智能匹配技术,动态探查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将企业、人才、专利等科创要素精准挂接到绘制好的产业图谱上,最终形成供需精准匹配和辅助决策能力。
运用体检结果 精准“开方抓药”
南平市实施绿色产业创新平台项目后,通过产业体检,排查出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人才资源不足、金融支撑不够等问题。
目前,南平市正运用体检结果,实施一产业一政策,打破部门职能界限,依托绿色产业,全市成立16个工作专班,推行“一个工作专班、一名牵头领导、一支工作队伍、一笔工作经费、一套工作计划”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健全专班推进、组织调度、综合协调等制度,扎实做好产业体检后半篇文章。如,根据体检找出南平资源优势和产业短板,认真开展产业规划、政策研究,出台了《南平市加快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南平市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
同时,运用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平台服务功能,结合企业做强做大以及产业链延伸拓展的客观要求,制定一企业一方案,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问题,持续深化科特派机制,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全市共选派科技特派员3000余名,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多类型专业人才。鼓励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实施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推广和产学研项目。
针对产业体检出的政策、资金、配套等问题,结合实地调研和平台提出的分析建议,组织产业体检“专家团队”进行会商研判,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技术创新、助推企业开拓市场等多维度进行研究解决,形成高效完善的扶持政策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培育引进一批扩链、补链、强链的关键项目,加快形成具有关联紧密、功能互补、深度融合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中集聚。
深化成果运用 精准“固本培元”
南平市高度重视绿色产业体检成果运用,在目前梳理出5条重点产业链的基础上,依托南平市绿色产业创新平台功能,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嫁接“创新链”,挖掘企业需求,围绕重点产业建立产业服务团队,通过线上采集和线下调研等形式提供企业需求调研、技术创新能力诊断咨询实地调研服务,并针对企业重点创新创业项目开展科技查新服务,为企业提供关键技术咨询。此外,为产业提供专利分析服务、技术交易转移转化服务和产研合作服务等多种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
——导入“人才链”,运用平台“搜人才”功能,强化技术人才对接,基于企业实际需求,精准匹配对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有前沿研究的专家,引导双方开展对接。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首创由行业领军的高端科技人员领衔,在全市设立13个重点产业科特派院士专家工作站,构筑起的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
——融合“资金链”,围绕企业融资需求,开展科技投资服务,通过资源整合、创新赋能帮助企业孵化和培育硬科技项目,同时开展企业资本运作、股权融资等投资服务。依靠平台与银行合作推动以“技术流”为贷款标准的科技贷产品,开展科技信贷服务,为科技企业提供长期、稳定、低息的信贷资金支持。
截至2023年6月底,南平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为重点产业链企业发放贷款超25亿元,以“资金链”为基石,构筑金融高地,促进产业集聚、创新发展。(许志平 冯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