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第39个教师节·优秀教师风采录⑤丨沾化区第二中学教师季海东:带“战狼班“激

  开栏的话:第39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为充分展示今年以来全市教育战线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事迹,进一步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掀起人人争当先进、社会广泛传颂优秀教师美德的热潮,即日起,滨州市教育局、滨州新闻传媒中心、大众网·滨州联合推出“庆祝第39个教师节·优秀教师风采录”栏目,为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助力品质滨州建设的更广泛力量。

  大众网记者 张迪 滨州报道

  季海东,沾化区第二中学化学教师。2006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毕业初,他成为山东省第一批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的参与者,回到了当时经济还欠发达的家乡任教。从教17年来,他一直担任班主任及化学教学工作。

  今天,让我们走近他的故事。

  多次获评“省市级优秀班集体”,学生王一诺考取北京大学

  班主任工作很平凡却又很繁重,之所以能有条不紊,都源于一个“爱”字。在班级管理中,季海东扮演着多重角色——传授知识的专家、关心孩子的父母、生活交往中的朋友。学生经济上有困难,他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季海东说,班主任要带好班级,不但要有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精神,还必须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从学生返校到离校,从周一到周日,从清晨到深夜,从教室到宿舍,他坚持比学生起得早,睡得晚,一天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6点之前赶到教室等候、督促学生早读;班级大扫除,他不仅是指挥,更是主力,与学生一起品尝劳动的甘苦……

  他不惧琐屑,因为“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从初当班主任的青涩,到后来班级管理经验的丰富,他不断构思、设计、架构、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有自己风格的班级品牌——战狼班。他说,一个优秀的班级品牌会让这个班级变得更有特色、更有品位、更有自信。让每一届学生最珍视的,就是季老师给孩子们设计的创意礼物。为此,他每学期都要自费上千元购买创意奖品,但他乐此不疲。

  多年来,“战狼班”纪律严明、学风浓厚,多次荣获“省市级优秀班集体”。学生也多次荣获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2023年高考,他所带班级再创佳绩。全班同学成绩皆远超特招线,70%的同学600分以上。其中,王一诺考取北京大学,打破了沾化区十多年无清北的局面。

  既是滨州市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区域工作站站长,又是省班主任工作室的核心成员

  做一个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一直是季海东的追求。他喜欢研究创新,容易接受各种新鲜理念。如何让学生学习化学更轻松,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季海东一直聚焦的问题。

  近年,他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在省级、国家级期刊发表;主持或参与的省市级课题《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策略研究》《班主任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农村中学化学生物学优质课程资源县区际开发利用研究》均已顺利结题。

  在此期间,他获得了滨州市化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并多次执教市级观摩课。2019年,他成为滨州市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区域工作站站长。2020年,成为山东省班主任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在市区范围内起到了一定辐射引领作用。

  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季海东荣誉满墙,曾获“沾化区优秀教育工作者”“沾化区优秀班主任”“沾化区名班主任”“沾化区十佳班主任”“枣乡人才沾化名师”“滨州市优秀班主任”“滨州市教坛新星”“滨州市教学能手”“滨州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滨州市第三期三名工程人选”“滨州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因为右胳膊摔裂,他用左手写板书,没耽误一节课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作为学校的青年骨干,季海东总是立足大局、任劳任怨,成为师生行动的榜样。

  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季海东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在他的影响下,全校师生慷慨解囊,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

  2017年,他担任了高三19班和奥赛2班两个班的班主任及化学教学工作。这年冬天,他在上班途中因雨雪路滑右胳膊摔裂。医生要求他住院或者在家静养。想到班级学生,他拒绝了医生的建议和家人的反对,忍痛坚持给学生上课。右手没法板书,他就用左手,就这样,他没有给学生耽误过一节课。当年,19班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有开学之初的6人上升到43人。

  因所带班成绩突出,应家长的强烈要求和学校需要,2020年,他跨年级担任了高三A班、13班及新高一强基班三个班的班主任和化学教学工作。每天课程满满,角色时时转换,内容跨度非常大。他几乎每天待在学校,以校为家,这几学期几乎没休一天班。

  因为高中过大周年级之间不同步,高一放假他要给高三的学生上课,高三放假他要给新高一的学生上课,其中的艰辛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但这看似不可能的工作,他做的堪称完美,两个班成绩都非常优异。新高一平稳有序,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了高中生活,进入了快轨道……

  他说,他要用班级日志,记下自己和孩子们成长的足迹。其实这本日志,早已融入了他的生命之旅。十七年的坚守,有艰辛,有苦涩,更有收获。面对未来,他始终坚信:用爱铺路,用心引领,心有光芒,必有远方!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