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赓续红色血脉 推动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江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立足江西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了一条特色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红色党建引领 夯实高端学科平台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干部任用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红色基因的引领带动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带动和促进业务发展成效明显。2006年获得全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评江西省重点一级学科。现同时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在全国财经类高校位列第一方阵。学院还拥有江西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红色故事搜集整理与研究”、江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省级教研平台6个。
红色金课铸魂 改革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院积极投身全国“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坚持铸魂育人,用好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挖掘问题、构建专题、组建团队跨校授课等方式,牵头推进思政课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学院拥有“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等教育部择优资助计划项目3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之旅虚拟仿真实验》等国家一流课程和国家精品视频公共课4门、“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国家级教研项目5项,拥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省研究生优质课程1门。
红色人才兴院 着力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讲信仰的人首先要有坚定信仰。学院着力打造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的教师队伍,努力把思政课教师锻造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学院“红色文化资源教学科研开发利用教师团队”2018年获评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21年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学院拥有国家“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等国家级人才,荣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等国家级奖励10人次,获评赣鄱俊才文化领军人才、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省政府特殊津贴、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五一”劳动奖章、省青年井冈学者、省“四个一批”人才、省十大优秀思政课教师、省金牌主讲教师等省级人才16人次,教师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比赛奖6项、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36人次。学院教师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等重要学术会议。
红色精品强院 不断增强示范辐射作用
学院秉持科研强院理念,发挥红土地资源优势,凸显财经高校学科特色,聚焦财政经济史、革命根据地史、红色资源、党风廉政等研究方向,在重大科研项目、高质量论著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积极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持续13年举办红土地论坛,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红色资源研究重阵。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革命根据地法律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国共产党信用票据史资料整理与研究”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43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2项。学院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60余部,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30余项。
红色实践育人 探索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日常思政工作同频共振。近年来,学院以红色实践育人为突破口,组织思政课教师常态化开展“一线课堂”实践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深入基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淬炼青春、增强报国本领。指导学生开展原创“红色剧本+”项目,荣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金奖、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第七届财经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聚焦“讲好红色故事”组建“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百年党史宣讲团”,聚焦“讲好创新理论”成立“江西财经大学青马宣讲团”,努力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宣讲团成员围绕“红色传家宝”“可爱的中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等主题原创系列宣讲作品,将理论转化为“青言青语”,进班级、进乡村、进社区、进基层进行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
(作者:夏贤明 王慧芳)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