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区:乡村教育繁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鲁网9月11日讯(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贾坤旭)9月9日上午,淄川区组织乡村学校学生和家长准时收看山东省全环境立德树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网络直播。

  为深入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贯彻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淄川区以“保教育均等”为抓手,建立完善教育部门和各类教育教学单位服务基层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和心理健康育人环境;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教育保障和关爱保护;同时建立城乡一体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优化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有效提升乡镇驻地教育水平。

  ??“兴趣指数评价”优化教学生态

  寨里镇黉阳中学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写作教学曾经是一大难题。自区教体局开展“兴趣指数评价”项目后,该校语文组受到启发,选择以写作课为突破口,抓住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巩固和延续做文章。目前,该校不少学生获得国家级作文大赛奖项,有几十篇学生作品发表在《语文报》等刊物,教师论文也不断见诸学术刊物。

  黉阳中学校长孙豹说:“‘兴趣指数评价’是一种顶层设计,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变革。它督促老师们必须在教学内部进行深层次改革,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信息化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太河镇峨庄中心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偏远山区农村学校,存在距离城区远、名师数量少、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诸多问题。在上级支持下,学校积极建设智慧校园,现在建有高标准计算机教室,校园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打造了交互式在线教学平台,推出了全员全学科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学习利用专递课堂和名师课堂,解决了师资不足和教研问题,实现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利用智慧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教育质量实现了飞跃;此外,学校还开发了爱家乡学校课程,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借助信息化,老师能够与外出打工的家长加强沟通、形成合力,保障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淄川区将信息化作为解锁全区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和优质均衡发展的“金钥匙”,探索构建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模式,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差异,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淄博市淄川区:乡村教育繁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强镇筑基”焕新教学环境

  “这是投资480万元建设的省内第一个高标准轮滑跑道,承办了省市多场轮滑赛事,学校的轮滑社团有200多人。”看着轮滑跑道上正在训练的轮滑社团的学生们,淄川区昆仑镇中心学校的负责人高兴地说,“以前这里是学校的老教学楼,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借首批省级强镇筑基试点的东风,市区镇政府大力支持,投资1400万元改建中学教学楼,新建轮滑赛道、塑胶操场,整个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强镇筑基”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淄川区突出把乡村教育振兴作为教育高品质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走出一条乡村教育振兴的新途径。

  下一步,淄川区将以乡村教育振兴为契机,推动“十保”“十送”“十抓”“十个开展”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落到村庄,惠及群众。要夯实文明实践基础,深入开展理论宣讲,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不断提升;要加强美德信用建设,开展典型选树,营造崇德向善良好氛围;要加大移风易俗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村红白理事会作用,提升农民群众文明素养;要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十比”活动,充分调动群众主动性创造性,让村民当主角,自觉参与、各展所长,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