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4个全国奖项!为贵阳这些中学生点赞!

  从云贵高原的贵阳市到蒙古高原南端的包头市,直线距离超过了2000公里。

  今年7月,贵阳市第十八中学的八位少年带上装载着梦想的黑箱子,跨越了这2000多公里的距离,奔向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的决赛舞台。

  在激情与智慧的巅峰对战中,贵阳十八中的四支队伍脱颖而出,斩获了APM星球大战项目(中学组)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站在了全国决赛领奖台的最高峰。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简称NOC,是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已经举办了二十届,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也吸引着许多青少年儿童走进人工智能的世界。可以说,这里是众多怀揣科学梦的中小学生的最高比赛殿堂之一。

  APM星球大战是NOC大赛的正式赛事之一,面向全国高、中、小学生开放,以“太空国防军演”为主题,通过机器人编程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搜集物资、组队合作、战士分工、掩护救援等系列任务,用科技创新、机器人编程的智慧,开启航天航空之旅。

  今年,全国各地开展了近70场选拔赛,共有10075支参赛队伍入围NOC决赛。在APM星球大战赛项对决中,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支顶尖队伍,是贵阳十八中四支队伍要直面的挑战。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回想比赛前的感受,贵阳十八中的带队老师刘芳仍然感觉到压力的存在。

  齐心协力破难题 披荆斩棘登高峰

  7月13日,贵阳十八中的四支队伍收拾好行囊,小心翼翼地将调试好的机器人装进专用航空箱,带着老师和同学们的期待与祝福,踏上了这趟圆梦之旅。2天后,这四支队伍将正式走向他们向往已久的战场。

  

  今年5月份,2022-2023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贵州赛区)选拔赛”在贵阳市南明区打响,贵州赛区的350支队伍、700多名选手参加角逐。贵阳市十八中的这四支队伍齐心协力完成指定任务,突出重围抢到了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赛的入场券。

  到达驻地时,距离正式比赛只有一天了。赶不上休息,队长王庄子胜开始组织大家对机器人进行检测。

  “吸球失灵,机器被卡住了!”尽管这次采用专用航空箱装运,刘凯歌的机器还是出现了问题。

  APM星球大战项目将采用“计分式”评估,即:单次比赛得分=轻型弹药数量得分+重型弹药数量得分+限时自主攻击得分+整场胜负奖励得分。而区分轻型弹药和重型弹药,主要就是看球的大小。

  “吸不上球,就意味着我们的机器人没法向对方发射弹药,比赛时没法得分。”王庄子胜说。

  随即,四支队伍聚在一起,开始对这台机器的滑道、弹性装置、轨道润滑程度等进行了逐一检测。

  “大家情绪很低落,已经没有心思想着吃饭了,一心只想找出问题所在。”带队老师刘芳一边指导,一边疏导学生们的焦虑情绪。

  刘芳介绍,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她就带着贵阳十八中的这四支队伍进行编程、设计、搭建,到战队最终成型,学生们放弃了许多午休时间,放学后留校时间也比其他学生长。因此,对机器人的感情不言而喻,何况是在全国决赛的紧要关头。

  十几个小时过去了,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转机就出现在第二天与北京市第二中学队伍的交流活动上。

  北京市第二中学的带队老师在了解到贵阳十八中的问题后,帮忙找到了问题。

  “我们的轨道吸球失灵,导致球进不了正常轨道,没法弹射。”找到症结所在,刘凯歌按照指导,最终修复了机器发射系统。这时,距离比赛仅有十几个小时。

  尽管问题得到解决,但毕竟是第一次登上全国决赛舞台,对于明天的比赛,队员们似乎没有底。

  “北京队那边机器比我们的要小一点,他们的轮子也做了一级加速。”

  “但是我们还得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打。”

  “我们的机器效率会高很多。下次比赛我们要看清规格,一个字一个字地抠。”

  赛前的复盘讨论会结束时,已经是晚上十二点多了。

  7月15日,一声哨响,比赛时间到,贵阳十八中的四支队伍如愿站上了领奖台。

  培厚兴趣土壤 孕育科技创新萌芽

  基础教育阶段是激发学生科学创意、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的关键时期。

  贵阳市第十八中学是“全国首批数字校园示范校”,在开设STEAM课程的基础上,以“宇空间·创客工作室”为平台,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二课堂,学习机器人编程、无人机操控等知识。

  

  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贵阳十八中每年会邀请院士、科学家到校开展科普讲座、分享励志成长经历,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以院士、科学家的家国情怀激励孩子们立报国之志。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还为学校授牌“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2022年—2024年)”。

  刘芳介绍,近五年来,贵阳十八中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屡屡获奖,其中国家级奖42人次、省级奖44人次、市级奖338人次。此外,贵阳十八中学生还于202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见习记者 黎妮 实习生 李岩 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 严富

  一审:武淑

  二审:汤成伟

  三审: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