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育应用新生态,探索潍坊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之路
记者 秦国玲
上课前五分钟,潍坊新华中学初一级部张萍老师进入教室,习惯性地在教室的大屏上扫码登录一体机后台。之前需要随身携带的U盘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张老师现在的习惯动作是提前将相关素材上传至云盘文件夹中。“这也算是线上教学给我带来的一个变化吧”,张老师很是感慨。
传统作业模式下,很难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提升。学生分数相同但薄弱的知识点不一样,学习问题也难以根治,寒亭区初中“智能作业本”应用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逐一拆解教学难题、击破学习难点,向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靶向作业”,绘制学生学情的“动态画像”,帮助教师厘清教学重点,助力学校实现分层教学,辅助教育行政部门掌握各区域学情和教学进度,为“减负”提供了破局新路径,让作业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不仅节省了老师的时间,更能够将实时数据秒速统计,向教师呈现更为直观的数据报告和整体的学习情况。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效率,更能够让教师专注在个性化教学辅导上,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了解学生们的学业痛点;针对作业情况,利用后台题库,补充相应的巩固练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精准化辅导。
数字化教学在德育层面也有着个性化指导的作用。高新区金马公学开始深入综合治理、育人评价的智慧校园建设深水区,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教学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从评价维度、评价原则到技术赋能,开发五彩评价的线上平台。 通过作业布置与反馈、作业分层与控量、家校沟通、劳动清单、五彩币少先队争章评价、学生基础信息等方面,基于日常过程性数据进行周评价、月评价、学期、学年评价,评价的各个维度数据互证,能有效的为学校、教师、家长提供学生清晰的成长画像,更是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分析,实现个性化评价、实时生成科学评价报告。“数字化手段为课堂教学和管理提供了无限可能,尽可能给学生打造张弛有度的成长空间。”金马公学校长王晓荣说。
作为全省数字化转型战略区,在潍坊各地的校园里,通过“一根根网线、一块块屏幕、一个个线上平台”探索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信息化手段广泛运用于走班排课、学情分析、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中。潍坊市作为全国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构建起“潍教云”服务平台,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供云服务和应用服务,优质教育资源能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惠及全市每一名师生,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实现更高层次优质均衡。
在青州市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学生们和机器人一起跳舞、模拟无人机飞行、利用编程操控机器人前行等一系列新奇的体验,让孩子们大呼过瘾。青州市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设有未来教育学习中心和元宇宙探索空间两大主题学习体验区,开设了机器人编程、3D打印、无人机飞行等十多门前沿科技课程,通过“沉浸式、情景式、互动式”深度体验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未来感知的完美融合。在潍坊,像这样的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15个县市区已实现全覆盖。每个中心都各有特点,学生们在这里学习知识、感知科技、“触摸”未来。潍坊市积极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和学校创客空间建设,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赛融合”的教学策略,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自2020年以来,潍坊市投资2.48亿元建成了15处人工智能学习体验公共中心,让136.5万人次的学生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潍坊市通过1183个学校创客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兴科技扑面而来,面向数字素养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颁布,其基本理念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数字素养的时代新人。2022年,潍坊市被教育部确定为首个国家级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升试点市。2023年,潍坊市关于印发《潍坊市中小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信息科技领军教师培养工程,制定信息科技领军教师、名师工作室评定及管理办法。通过骨干培训、举行示范课、送教下乡、课题研究等活动,整体提升区域教育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到2025年,培育30名市级信息科技领军教师、30个市级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200名市级骨干教师。
现在,潍坊各级各类学校正积极促进学校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应用,逐步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之路。潍坊努力在试点工作中创亮点、铸品牌、育特色,不断完善学校信息化环境支撑体系,在环境、平台、教学、评价方面积极探索,构建应用新生态,使教育信息化从“隐形”走向“引擎”,从“新鲜感”走向“常态化”,从“简单应用”走向“深度融合”,全面赋能各项教育改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