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调制护手霜、品尝学生自制啤酒,北京化工大学特色活动迎新

  9月3日,北京化工大学昌平校区迎来2023级本科新生,学校各学院精心设置了多项具有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感的特色迎新活动。记者了解到,今年,该校共录取了4157名本科新生,其中,一名来自内蒙古的新生陈同学完成了6年前与支教“老师”的约定,成功考入北京化工大学。

  新生在“亲友团”的陪伴下来学校报到。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新生现场体验亲手调制一份护手霜

  当天一早,新生们就在“亲友团”的陪伴下走入校园。北京化工大学在新生入校门口附近设置了行李运送服务点,免费为学生们提供行李摆渡服务。

  记者从学校了解到,新生报到当天可以在主报到区总服务处领取一本独属的启航北化“护照”,在规定的9个校园相关点位打卡、加盖相关印章,就可额外获得一份“新生礼物”。其中,学校在“第一教学楼”打卡点安排了“我来北化的第一张合影”活动,凭“护照”由现场摄影志愿者免费提供拍照服务,照片立等可取。在第一教学楼南侧还有迎新大屏,“刷脸”即可领取新生数码礼物。

  报到完成,新生和家长即可开启愉快的北化之旅。当天,学校各学院精心设置了多项具有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感十足的特色迎新活动,科技感满满。

  学生现场进行“熔岩灯”实验。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在化学学院,高年级的学长学姐们通过“熔岩灯”“干冰奶盖”“喷雾作画”等趣味实验展示不同的化学现象。其中,熔岩灯是利用物质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以及简单的力学、光学原理设计的实验。实验中,烧杯中液体分两层,下层红色液体被反应生成的气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带入上层液体,再受重力作用缓缓下沉,在灯光照射下形如喷发的熔岩。

  与此同时,新生还可以亲自动手调制一份护手霜,带走使用。“化学不仅是化工,也是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女生也可以学化学。”现场一名学生说道。

  新生在学长的帮助下调制护手霜。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这是新鲜的啤酒花,今天早上刚摘的。”在迎新点,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展示的是他们自己种植的啤酒花和酿造的啤酒,啤酒可供学生家长品尝。现场学生介绍,生物工程专业涉及发酵,因此,啤酒酿造课程是他们专业学生大三的必修课,“自己种植、自己酿酒,把劳动教育和专业实践结合起来,完成整个工艺过程。”

  学生展示自己种植的啤酒花和酿造的啤酒。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在科创展区,多自主移动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康宁介绍,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多机器人集群控制是当前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项目中,他们的目标是构建具有高效协同和高稳定性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机器人集群控制系统,以代替人去完成危险的任务。

  学生展示多自主移动机器人。新京报记者 苏季 摄

  另外,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顺利入学,减轻压力,北京化工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现场设立了“2023级本科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爱心教材、伙食补贴、缓交学费住宿费、通讯礼包、助航基金等相关资助。

  一新生与曾经支教“老师”成为校友

  今年,北京化工大学共迎来4157名本科新生,其中,一名来自内蒙古的新生陈同学完成了6年前与“老师”的约定,成功考入北化。

  “我上初中时,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赵梅老师是我的数学老师,对我的影响比较大,通过她,让我了解了大学生活,了解了北化,印象很好,也心生向往,而且我们约定了我要来到这里,这次也是履行了约定。很开心能考上北京化工大学。”来自内蒙古的陈同学说。

  6年前,刚上初一的陈同学遇到了北京化工大学第三届研究生支教团的赵梅,并成为了她的数学课代表。在陈同学看来,赵梅不仅仅是老师,更像是大姐姐,她会请成绩有进步的学生吃饭,还经常给大家准备惊喜小礼物,课余时间还会和学生们一起玩游戏。

  结束一年的支教生活回到北京后,赵梅仍一直关注着支教学校学生的消息,经常和陈同学书信往来或是通过线上指导他的学业,陈同学的学习成绩一直稳步提升,高考成绩出来后,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北京化工大学。

  赵梅已经于2021年从北京化工大学毕业,得知陈同学被母校录取的消息后,她十分惊喜,6年前的那句“我们相约北京再见”成了现实。她回忆道,第一次看到陈同学,就觉得他是个非常懂事、聪明的孩子,学习特别认真。后来得知他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赵梅对他就多了一些关注,在指导他学习的同时,经常鼓励他参加各种各样学校活动,开始还比较内向的他,逐渐地越来越自信,成为了学校活动的主持人,还参加朗诵比赛。

  陈同学表示,他9月2日就来到了学校,校园环境很好,面积很大,辅导员很负责,接待的学长学姐也十分友爱。他很期待大学新生活。“我想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如果有能够锻炼自己的机会也要多争取。希望在大学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北京化工大学聚焦脱贫地区县中教育存在的短板弱项,实施教育精准帮扶项目,启动“补充县中师资力量、丰富县中第二课堂”的研究生支教团项目,进行从资助助人向资助育人转变的“百人百对”结对帮扶计划,探索县中托管帮扶新模式,鼓励北化学子和优秀教师用爱心、学识助力脱贫地区学生进入大学。

  新京报记者 苏季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贾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