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浦江创新论坛发布多项重磅研究成果
十六年来,浦江创新论坛持续不断夯实论坛智库功能,努力讲好中国创新故事,已成为重要成果和创新观点的“首发站”。9月9日上午,2023浦江创新论坛成果发布会在浦东举行,联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绿色技术银行、爱思唯尔等国内外智库及权威学术研究机构,发布一系列重磅研究成果。
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
聚焦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及前瞻性布局
《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发布率先登场。为更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落实《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加速绿色低碳技术升级,助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科技部通过公开征集,遴选发布《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成果目录》。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祝学华现场介绍,该目录包括六个领域的共85项技术成果,水污染治理领域18项,大气污染治理领域15项,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领域23项,土壤和生态修复领域10项,环境监测与监控领域6项,节能减排与低碳领域13项。
“入选项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前期征集共收到了800多项技术,最终85项技术入选。入选的85项技术中,中央和地方各级科研项目产出的技术成果占比超过了50%,入选的技术都是近几年得到了产业化应用和工业化示范的新技术、新装备和新产品,具备了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祝学华说,“今后五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与双碳目标的实现,只有向科技创新要方法、要答案,才能真正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现场发布了《未来产业创新的前沿领域》报告。报告基于政府关注重点、产业发展前景、对经济社会的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遴选出未来产业创新的五大前沿领域——类脑芯片、量子信息、合成生物学、绿色制氢、区块链,对领域发展趋势和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解析,并基于多源数据平台的智能跟踪分析就未来产业创新的前沿领域作了热点述评。
“绿色制氢会形成一个很大规模的赛道。比如在高端冶金、氢能电池研究等方面一旦打开技术市场规模,绿色制氢产业规模化的前景非常可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刘琦岩介绍说。
五大未来产业前沿领域中,哪个距离成果转化应用落地最近?报告提到,区块链技术已在金融、物流运输、政法、医疗保健等多个行业得到应用。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认知的提升,预计将有更多行业开始探索和采用区块链技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安全性。
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期
发布会现场,《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22》《2022全球热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指数报告》《2023理想之城——迈向教育、科技与人才高度发展的全球城市》《从π指数看中国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的发展—— 8年π指数分析报告(2016-2023)》等多项高质量指数报告也悉数登场。
《上海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22》指出,股权投资的“硬科技”特色明显。2022年,上海股权投资市场热度集中在信息技术、企业服务、健康医疗、消费生活、生产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其中,上海股权投资2/3的项目投向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占比1/2,投向生物医药产业的占比1/5。
《2023理想之城——迈向教育、科技与人才高度发展的全球城市》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委托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开展了报告的问卷调查。邀请了分布在全球主要城市中的一线科学家们对20座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教育、科技、人才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和满意程度进行主观评价,以研究不同城市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短板,进而总结出科学家们心目中最为适合开展创新、发展事业和培育人才的“理想之城”。
报告显示,新加坡、深圳、波士顿、上海、纽约位列全球教育、科技、人才综合发展的“理想之城”前五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8理想之城全球科学家调查报告》中,24%受调查者认为上海未来十年将位居全球前五的科技创新城市,41%受调查者认为上海未来十年将位列全球六到十名的科技创新城市。时过5年,上海在最新调查中排名全球科技创新理想城市第六位,既体现了之前理想之城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也显示了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期。
《报告》指出,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先进城市相比,中国城市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众多优秀科研成果,但跟随性科研的特点仍然比较明显,在自主提出重大新问题的能力方面还有显著差距。为了开拓科研新领域、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中国城市迫切需要加强培育科学原创精神。在科创中心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中,打造开放包容,支持不同国籍和文化背景的人才共事研究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通过碰撞交流促进更多的创造性涌现。
文字:杨珍莹
编辑:鲁琳
* 转载自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本文作者: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