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2017

  基于对现实发展环境的认知和把握,省卫计委确定了2017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和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健康龙江建设为主线,以提升能力为主旋律,强化医改攻坚,在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上实现新突破。优化生育全程服务管理,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培育高水平的健康产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卫生计生委党组把2017年确定为“能力提升年”。

  提升改革攻坚能力落实深化医改任务

  一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分级诊疗核心要强基层。要以基层为重点,下气力建立功能完善合理、能力过硬、服务优质、群众方便的基层基本医疗服务网络。要发挥县级医院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做到“县级强”;要调动和激发乡镇卫生院运行活力,实现“乡级活”;要稳定和优化村医队伍,确保“村级稳”。

  分级诊疗的着力点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今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0%以上,其中计生失独家庭签约率达到80%以上。

  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是医联体。要完善医联体构建模式。在城市推行“3+2+1”(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卫生医疗)模式,稳步构建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在县域内,以“县乡村”卫生计生一体化管理为核心,以支付方式改革为纽带,组建医疗共同体;在城乡间,推行城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组建医疗集团。

  二是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今年,全省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要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施综合改革。从7月1日起,前三批试点市地以外的其它7个城市全部启动公立医院改革。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编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创新编制管理办法。尝试实行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自主开展聘用管理。允许医疗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制定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指导意见。

  三是扎实做好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与监管。全面实施新一轮药品集中采购,实现纳入集中采购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全部在新平台、以新价格网上集中采购。强化集中采购配送服务监管,确保药品供应的及时、安全和充足。

  提升统筹联动能力推进健康龙江行动

  要深入落实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部署,扎实推进“健康龙江”建设。发挥牵头部门责任,科学统筹,精心谋划,重点推进“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落实。要紧紧围绕《健康龙江行动(2014~2020年)实施方案》,以5大行动为抓手,提出100项左右规定动作、硬性指标和重点任务,广泛开展电视宣讲、广播宣讲、报纸宣讲、网络宣讲、社会宣讲,向广大群众阐述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危害,积极传播推广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提升政策落实能力保障人民健康权益

  一是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完善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二是开展幸福家庭创建,完善流动人口健康服务。

  三是稳步推进健康扶贫,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工程。按照“大病集中救治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的原则,把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推动9种大病集中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开辟贫困人口就医绿色通道,完善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机制,继续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医院和二级医院帮扶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

  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持续改善医疗质量

  一是强化管理手段控制费用过快增长。重点落实好五项刚性措施:第一项是临床路径管理。提高医院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加强临床治疗的风险控制,缩短住院周期,降低费用。第二项措施是推进实施检验结果互认。在2016年规定了4个遴选标准,首批确定了44个项目,确定了118家医院,开展的全省同级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基础上,今年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要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二是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增强就医获得感。省内各三级医院要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不断提高预约诊疗率,有效分流患者。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日间手术服务,缓解患者“住院难”和“手术难”问题。要求医疗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等,切实发挥好医院文化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引导作用。

  三是优化医疗服务资源满足多层次健康需求。要从维护人民健康利益和构建科学合理分级诊疗制度出发,调控优质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和落实社会办医政策环境,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检查、消毒供应和血液净化机构。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政策引导,依托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推动医疗服务与养老、旅游、互联网、体育、食品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高水平的健康产业。

  提升专业建设能力强化公共卫生体系

  一是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大重大疾病防控。依法加强艾滋病防治,落实病情报告、哨点监测、咨询检测、血液安全、母婴阻断、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关怀治疗、宣传教育、高危人群干预等综合防治措施,建立学校艾滋病情定期通报制度。加强结核病、急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新修订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县(区)疾控中心为采购主体,在省级公共交易资源平台网上采购。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2017年底实现地市级职业病诊断机构全覆盖。

  二是推进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监测预警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加强6个区域医学救援中心建设,规范医学救援处置流程,提升应急队伍专业化水平和现场处置能力。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实现区域间、部门间、军警地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推进开展卫生应急“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提高公众在突发事件中自救互救能力。

  三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年计划创建省级卫生单位

  300个,省级卫生村200个。开展好第29个爱卫月活动,强化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继续开展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空气污染(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农村环境卫生危害因素监测项目。实施哈尔滨市、佳木斯市雾霾对健康影响的风险评估,对雾霾影响健康进行预测、预警,提高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四是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贯彻《食品安全法》,按照“最严标准”要求,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组织开展红肠、散装白酒、山野菜、食用菌、食品用纸制品、油条等地方特色食品和高风险食品监测,组织黄豆酱产品营养分析和食品消费量调查。提高食源性疾病报告、监测、上报和预警能力,对全省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进行专项整治。深入实施“全民营养改善计划”。

  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振兴中医中药事业

  一是抓好《中医药法》实施。

  二是争取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三是大力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四是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优化升级。继续推进“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工作,创新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模式,促进中医药养生保健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和健康旅游,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工作。

  五是深化中医合作交流,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加强中医药涉外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建设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机构和重点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与中医医院合作,为境外消费者提供多样化高端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实施综合监管改革

  一是推进卫生计生法治建设。加快重点立法项目进程。组织协调完成《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论证、草案起草工作。强化网上行政审批监管,督导落实网上审批工作责任制,推进行政审批更加规范、透明、高效运行。

  二是建立和执行综合监管制度。加强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学校卫生等专项监督。加强医疗服务市场监督执法。深入开展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专项监督检查,组织非法医疗美容专项治理,加强血液安全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加强计划生育监督。

  提升支撑引领能力稳步推进内涵建设

  一是推进人才培养。大力开发全科、儿科、精神科、临床心理、产科、生物安全、病理、麻醉、康复、急救、重症医学、传染病、老年医学、遗传咨询等各类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能力。大力支持中医(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人才培养。做好“人民好医生”、“龙江名医”、“优秀中青年专家”评选宣传工作。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要围绕我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点传染病、地方高发疾病和职业病领域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自主研究成果的开发、转化工作。要全面提高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质量。

  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全省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打下基础。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做好风险管控。各地市、县卫生计生部门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配合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预约诊疗系统以及远程医疗系统的互联互通建设。进一步做好“互联网+健康医疗”的项目落地工作。

  提升党建工作能力着力强化行风建设

  深入开展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活动,严格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九不准”和省卫生计生委“十不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引导广大医务人员坚持职业操守,强化行业自律。今年是全系统的先进称号评选之年。各地、各专业领域要充分发掘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典型事迹,通过各种渠道加以宣传,大力弘扬职业精神。进一步完善典型学习活动机制,积极推进典型报告进学校、进社会组织,全面展现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行业新形象,构建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