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上大这位学者攻关“世界性难题”

  以下文章来源于上海大学 ,作者请收藏

  上海大学.

  帮助您及时知晓上海大学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发布的消息,更好地了解上海大学。

  他踏实勤劳、追求创新,以“源于工程需求,高于工程实践,引领工程发展”的科研理念,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解决国际难题。他热心教育、桃李天下,因材施教育栋梁,面向国家需要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他就是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翟启杰教授。

  翟启杰教授简介

  翟启杰,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大学伟长学者(一级岗)。

  他带领团队发明冶金凝固过程热模拟和PMO凝固均质化两项技术,为冶金工业技术进步做出了原创性贡献。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冶金科技一等奖、上海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上海自然科学一等奖,在钢的凝固热模拟、钢的凝固组织、脉冲电磁场下凝固和钢的亚快速凝固四个专题领域发表论文,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带领团队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研究成果被收入多部国内外专著和教材。

  逐梦上大,铸就原创

  2000年,翟启杰教授来到上海大学。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为团队提出了“源于工程需求,高于工程实践,引领工程发展”的科研理念,立志通过源于工程需求的原始创新,引领工程的发展。他把团队的研究工作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立足当前冶金工业发展需求,研究钢的凝固过程、均质化技术和先进钢铁新材料。另一块是面向未来人类社会发展需求,通过凝固过程调控,开发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基于翟启杰教授领导团队做出的出色工作,2006年学校发文正式成立先进凝固技术中心(简称CAST)。2007年,翟启杰教授联合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在美国TMS会议上组织了“外场下的材料加工”专题会议。在这个会议上,翟启杰教授领导的CAST团队系统发布了他们七年来在冶金凝固实验方法,以及脉冲电流、脉冲磁场和超声波等物理外场对凝固过程和组织的影响规律的系列研究成果。CAST团队一鸣惊人,特别是原创的PMO凝固均质化技术,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及关注和跟踪研究。

  由于高温、不透明、连续化和大规模等特点,冶金凝固过程实验研究方法一直是国际冶金界的空白,制约了冶金凝固组织调控新技术的开发。他带领着团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很快提出了基于特征单元热相似性的冶金凝固热模拟方法,建设起颇具特色的冶金凝固实验室。他们成功地把冶金生产条件下十几吨至数百吨钢的凝固过程“浓缩”到实验室,用百克钢研究,解决了国际冶金界生产条件下钢凝固过程实验研究的难题。该技术2020年荣获中国冶金科技一等奖,2022年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二十几年来,他们不仅为冶金企业提供了大量技术服务,相关装备也被冶金高校和企业购买使用。

  翟教授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熔炼钢液

  冶金凝固均质化是制约冶金界产品质量提升的瓶颈,国际冶金界一直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他带领团队通过巧妙的实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脉冲电磁场细化金属凝固组织的机制和条件,并基于基础研究成果提出了脉冲磁致振荡(简称PMO)凝固均质化原创技术。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数家冶金企业,仅中天钢铁集团应用该技术每年就新增利润4亿元。2017年PMO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冶金报》头版头条对该技术作了报道。

  源于需求,铸就原创。翟启杰教授成为上海大学若干个第一:第一个牵头获得冶金领域国家奖、第一个牵头获得中国冶金科技一等奖、第一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第一个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专项,不胜枚举。

  教学相长,桃李芬芳

  回忆过往,翟启杰教授认为,有两位老师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位是中学老师,另一位是小学老师。至今他仍保留着老师当年送他刻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钢笔。

  正是由于他自己深深知道一位好老师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翟启杰教授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自己工作的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书育人的核心工作融入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的第一职业是教师,你们有什么事情尽管约我。”

  翟教授和本科新生座谈

  翟启杰教授先后开设和主讲《金属凝固》《铸造原理》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共18门,善于运用亲身科研实践经历和国内外典型案例在讲明深奥的原理同时,溶盐于水地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他十分重视教学改革,根据上海大学选课制和学分制以及三个校区办学的特殊要求,他组织6位教授承担了材料工程系列网络课程教改工作,该项目被纳入上海市教改项目,并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他十分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努力让学科建设成果惠及本科教学。“实践‘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教改项目获得上海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他结合教学和科研体会,提出了“以科技创新团队成为本科教学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的本科生培养改革设想,并带领自己的科研团队进行大胆实践,把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科技创新活动等纳入科研团队工作中。

  对于学生培养,翟启杰教授有自己的一套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质为其量身打造培养方案,助推更快更好成长。他的学生于艳、官万兵硕博连读期间都提前完成学业要求,现在分别是宝钢首席专家和中国科学院相关团队带头人。每年教师节,翟教授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鲜花和祝福。他说:“我很享受当老师的这份职业,更享受学生成功的喜悦。”

  翟教授和学生共度教师节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翟启杰教授还特别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责任感的培养。他擅长在同学生的日常相处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一起做实验时,给学生讲自己的科研经历;一起讨论问题,和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他说:“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于一生来讲是远远不够的,但做人做事的方法却是会跟随一生的。”

  研讨实验方案

  翟启杰教授对团队学生们说:“CAST永远是你们的。今天,你们在这里学习,与我们一同为CAST的发展作贡献。明天,你们毕业了,不论在哪里,CAST还是你们的。你们成功了,回来与我们分享喜悦。遭遇了失败和困难,这里也是你的港湾。”

  翟教授和团队成员讨论实验结果

  谈到材料专业的重要性,翟教授认为,“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在当下,材料更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引领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钢铁,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钢铁是老虎,信息是翅膀,钢铁加信息,如虎添翼。世界上60%的钢产量都来自中国,这就是底气。”

  谈起团队建设,翟启杰教授也很是自豪。他的团队由冶金、材料和物理等不同专业背景和学缘背景的22位学者组成,包括国家杰青、优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和上海市东方学者等,大部分教师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其中教授级12人。团队每新进一位教师,他都会与其认真讨论,确定学术上的主攻方向,并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科研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行业进步做出贡献。”翟老师说,“年轻人要聚焦一个领域,静下心来长期钻研,始终把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作为主攻目标。”

  不忘科学研究的初心,瞄准亟待解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不断攀登、勇往直前,这是翟启杰教授对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期待。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以翟启杰教授为代表,一代代上大教师,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潜心施教、匠心育人。

  原标题:《硬核!上大这位学者攻关“世界性难题”》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