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园地】实施非法集资犯罪行为,一般会被判多少年?

  非法集资可能涉嫌集资诈骗罪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量刑如下:

  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2、集资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

  3、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同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

  二、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1)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2)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

  (3)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

  2、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5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0万元以上,同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认定为“其他严重情节”。

  3、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1)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

  (2)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0人以上的;

  (3)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0万元以上的。

  4、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500万元以上或者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500万元以上,同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认定为“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关于非法集资

  非法集资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在实践中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行为人一般根据具体情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论处。

  非法集资的行为具体包括:

  (1)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2)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3)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4)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5)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6)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7)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8)以网络借贷、投资入股、虚拟币交易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9)以委托理财、融资租赁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10)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老年产品”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11)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12)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一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从而构成犯罪。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许可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网络、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信息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金融管理制度。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众存款。

  所谓存款是指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向存款人支付利息的一种经济活动。

  所谓公众存款是指存款人是不特定的群体,如果存款人只是少数个人或者是特定的,不能认为是公众存款。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单位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这里的单位,既可以是可以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商业银行等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是不能经营吸收公众存款业务的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可以是其他非金融机构。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必须是明知自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会造成扰乱金融秩序的危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过失不构成本罪。

  有的金融机构由于工作失误造成利率提高而吸收了大量公众存款,由于利率不是该金融机构故意抬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不属于其故意实施,因此不构成本罪。

  立案标准: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三十户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百五十户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五)其他扰乱金融秩序情节严重的情形。

  二

  集资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

  在客体要件上,集资诈骗侵犯的是双重客体:

  1、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

  集资诈骗的常见表现形式就是投资获利,往往会以高投资、高回报为宣传点,这种行为无疑破坏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

  2、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这种集资诈骗,往往是一个大型的骗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诈骗,往往会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

  1、诈骗方法:

  诈骗方法,就是指欺骗行为,表现为使受骗者陷入或继续保持(或强化)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的行为。只要某种行为足以使对方陷入“出资后会有回报”等认识错误,足以使对方出资,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集资诈骗罪中的诈骗方法。

  2、数额较大:

  数额较大是入罪门槛,诈骗集资款数额较大才构成集资诈骗罪,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三)主体要件

  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集资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根据司法解释,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1、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2、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3、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4、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7、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8、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立案标准: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一百七十六条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原标题:《【研学园地】实施非法集资犯罪行为,一般会被判多少年?》

  阅读原文